
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正式发榜。沃尔玛连续十二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亚马逊则继续保持次席。
而且,这两家公司是全球唯二体量超过6000亿美金的企业,亚马逊甚至比第三名的国家电网高出近10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台积电或强生的规模。
线下零售巨头和电子商务鼻祖这两大巨无霸,用收入和市值向外界证实了,渠道商的商业潜能是何等之大。
放眼全球,无论是食品、医药、化妆品、体育用品,还是电子、家电、建材、化工,甚至新兴的光伏、高端半导体,离开了渠道商,再好的商品也难以与消费者和客户直接触达。
随着中国制造业成建制出海,中国企业界需要迅速建立一整套的流通体系,而不是将所有的工业产成品以更低的价格交付给海外渠道商,让渠道商赚到比制造环节更高的利润。
拼多多在全球铺设电商体系,京东计划收购欧洲大型消费电子零售商,上市公司东方雨虹收购南美智利的建材零售商。中国企业正在通过资本手段整合全球渠道,而这对于市场无限广阔的商品国际化流通来说,也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全球并购
携百亿补贴杀入外卖赛道的京东,又准备出手了。
7月25日,根据外媒报道,京东集团正和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商Ceconomy进行收购谈判,京东给出的价码是每股4.6欧元,估计需花费约22亿欧元(185亿元)。不过,双方至今尚未签署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Ceconomy是欧洲最大消费电子连锁集团,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在欧洲11国运营了超千家门店。
根据德勤发布的《2025全球零售力量》研究报告,Ceconomy以240亿美元营收排名全球51位。
也就是说,京东正在计划收购一个约1/5自身零售体量的企业。
若完成交易,将成为京东在欧洲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也是其剑指全球化的关键一跃。
京东进军欧洲大陆的野心早已有之。去年初,京东曾尝试竞购英国零售商Currys,但最终并未报价。这家130多年历史的老牌零售商,早期从事自行车、留声机生意,如今转型为科技产品渠道商。此次计划收购Ceconomy,可以视为收编Currys未果的替代方案。
欧洲零售市场本土化门槛极高,比如德国偏好现金支付、环保法规严格、消费文化差异大,这些都为中国零售企业出海欧洲带来挑战。
不过,Ceconomy自从麦德龙集团分拆之后经营状况并未好转。受电商冲击影响,近三年两度亏损,今年一季度EBIT仅1000万欧元。此时正是京东介入的好时机。收购完成后,京东将实现欧洲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打通。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京东还在同步推进以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的交易。
京东所运作的这些收购案,不论能否最终成功达成交易,都标志着中国电商龙头深度整合全球零售网络的时代正式开启。
不仅互联网巨头向外扩张,实体制造业也开始向渠道渗透。7月17日,东方雨虹公告称,拟8.8亿元全资收购智利建材零售商Construmart 100%股权,剑指拉美零售渠道。
在此之前,受国内房地产深度调整影响,东方雨虹业绩重挫,2024年净利润仅剩1.08亿元,不到巅峰期2021年的3%。
身在寒冬中的东方雨虹提出“零售优先、出海加速、渠道变革”三大举措。拉美、东南亚就是其出海重要目的地,东方雨虹越南首家零售专卖也于近期开业。
当前,全球各国房地产市场凉热不同,差异明显,而南美尤其是巴西、秘鲁、智利等国的房地产行业和建材、五金等领域的景气度要超过中国市场。
而Construmart在智利拥有31家建材超市,主要销售建筑辅材、木材、地板、卫浴、厨房产品等,是当地建材零售头部企业。再加上钱凯港顺利通航引发的地缘政治经济变化,智利将成为东方雨虹进军南美大陆的跳板。
一场由中资企业主导的全球渠道整合正在发育,制造业企业参与其中,意味着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单单靠售卖商品,而不掌握流通端定价权是远远不够的。
02全球流通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流通能力,肇始于电商巨头的国际化。
1999年2月20日,在杭州湖畔花园的小区,马云召集了自己的好友同事等17人成立了阿里巴巴。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业务就是阿里国际站,用来帮助国内中小企业找到海外客户。
此后,阿里通过淘宝+支付宝打败eBay,奠定电商基业。而B2B模式的阿里国际站似有被遗忘之势。到2014年阿里在美上市,国际化再度被提上日程。马云高喊将“全球化”作为集团三大战略之一。
在18周年庆典上,马云提出了要服务全球20亿人,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
京东则将国际供应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2020年,刘强东曾宣布“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在今年的媒体分享会中,他再次强调,京东集团所有的业务只围绕着“供应链”展开,未来最重要的事是国际化。而且“京东的国际业务不走跨境电商模式,而是坚持本地电商,本地员工、本地采购、本地发货”。
京东物流是集团征伐海外的利器,截至2024年底,京东物流拥有超10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面积100万平方米。到2025年底,计划海外仓面积翻倍增长,覆盖全球4大洲、19国、超50个海外仓。
2022年,京东将全渠道模式在欧洲落地,在荷兰开启“超级仓店”ochama,通过自建仓储和自营模式,已在欧洲24国实现“2-3日达”配送,并在荷兰试点“小时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