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拆迁索1.4万过渡费被捕新进展。
6月17日,冯珍(化名)在法庭上见到了丈夫林印水,丈夫被捕两个月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头发白了,人也瘦了。”冯珍说,两人没有说话的机会,她记得丈夫扭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飘忽,一晃就过去了。
2024年3月29日,林印水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河南许昌市襄城县公安局刑事拘留,一个月后,又被取保候审,直至今年4月,林印水再次被收押。
因拆迁索1.4万过渡费被捕新进展
襄城县检察院出具的起诉书显示,林印水因拆迁安置费和过渡费问题维权,并以过渡费名义向政府工作人员索要14000元。检察院认为,林印水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并提起公诉。
6月17日,该案在襄城县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律师牛玉亮介绍,庭审的焦点集中在这14000元是过渡费还是强拿硬要的钱款。
庭审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林印水始终没有认罪。
站在冯珍家抬头望可以看到诺鑫名居的现状。图/九派新闻胡冰月
【1】规划中的欧式院落
“该给的给我们,多的我们也不会要。”说起拆迁,冯珍满是委屈。
2011年,襄城县库庄镇进行城中村改造,林印水家的房子被拆,拆迁安置协议中写明,林印水一家将获得240平方米的置换房屋和6.5万元的补偿款,在置换房屋未兑现前,林印水一家每月可获得400元的临时安置费(编者注:即过渡费)。
冯珍记得,拆迁时她曾听到口头承诺,一年半后便可搬进新房,可时至今日,房子还无踪影,过渡费也在2016年停发。
“有时候忘了房子拆了多少年了,看见儿子就知道了。”冯珍苦笑,老房子拆迁时,儿子10个月大,现在已经14岁了。
《河南日报》曾报道,2011年以来,库庄镇以镇区为中心,以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为支撑,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部分村落拆迁,强力打造高档住宅小区。
时任库庄镇党委书记表示,过去一代人要建几次房,通过城中村改造、中心镇区建设,建一次房可以几代人住,既能减少浪费,又能住得更好;既能节约土地,又能造福群众。
按照规划,林印水家的老屋将被拆迁,建设“欧式结构院落”——诺鑫名居。
“哪有自己的房子住着舒服。”冯珍说,她和丈夫从未想过搬进楼房。老屋的宅基地有180平方米。夫妻俩结婚前盖起的,上下两层,8间房屋。院子两边对称盖着厨房、卫生间,还带一个车库。夫妻俩和老人同住,育有一儿一女,住着宽敞。
林印水是电焊工人,常年辗转多地干活儿,一天能赚两三百。冯珍留在家里,一家人分得两亩多地,她在地里种了黄瓜、番茄、油麦菜……早上四五点,冯珍就在地里忙活,收完菜,林印水的父亲拉着到菜市场售卖。下午冯珍去超市上班,一个月工资两千块左右。
微薄的收入足够养活一家人。冯珍想,等以后儿子结婚了,旧房子扩大再装修,本本分分地生活。
即将建设的诺鑫名居并未吸引冯珍的注意,林印水的父亲却为此着迷。“要像城里人一样住楼房啊。”林印水的父亲回忆,盖村里的房子只花了两三万,可拆迁后置换的楼房就值钱多了,“城中村改造利于百姓,配合政府。”
林印水的父亲当家作主惯了,未和儿子儿媳商量便代签了拆迁安置协议。拆迁安置协议中写,林印水一家将获得240平方米的置换房屋和6.5万元的补偿款,在置换房屋未兑现前,每月可获得400元的临时安置费。
协议签完,林印水一家被通知立刻搬走。那年,冯珍想养点种猪拿出去卖,增加点收入,便在自家田地里盖了三间房,家要被拆了,他们把家具都搬了进去。
物品刚搬完,挖掘机就开进了家门,“我不知道要拆这么快。”冯珍说,她舍不得,拦在院子里叫喊,却被人架起拖了出去。
地里的三间房像个空壳子,没有走电线,没有铺地板,也没有粉刷墙面,搬进来后,林印水才将这些基础设施完善好。
一家人在这里凑合了十几年。九派新闻到访这天下着雨,通往家门的路被水淹了,水深至小腿,冯珍不好意思地说:“我骑电动车载你过去,这儿太低了,水退不下去。”房屋里阴暗潮湿,四周墙皮发霉了。家具都是十几年前,从老房子里搬出来的,木质电视柜开裂掉漆,许久不用的白色饮水机已泛黄。
两个孩子大了,不能挤在一间房里,林印水在这间房里订了个复合板,薄薄的一片挡在中间,“起一个遮羞的作用。”冯珍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