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14

花钱降论文AI率却被改得一塌糊涂 学术性荡然无存

随着AIGC率检测新规落地后的首个毕业季结束,北京某高校本科毕业生刘凡感叹终于度过了这场“兵荒马乱”。她的经历反映了众多毕业生在应对论文“AI率”检测时面临的困境。三个月前,刘凡将毕业论文提交某网站进行AI率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尽管她在撰写过程中大量使用了AI工具辅助内容生成和润色,但检测结果显示AI率不足2%。她意识到AI率过低也不行,因为这可能导致论文被抽去“盲审”。更让她崩溃的是,经同学介绍找到一位承诺“包过检测”的“行内人”进行“人工修改”后,论文在两日内经四个不同软件检测,AI率结果有的低至2%,有的高达80%。一些自己原创或引用学者观点的文字也被标记为AI生成。

今年许多高校首次将“AI生成内容检测”纳入毕业论文审查环节。要求人文社科类论文AI生成内容占比不超过20%,理工医科类不超过15%。为了将AI率降至学校要求的安全范围,不少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反复修改论文。压力之下,“代降论文AI率”的灰色服务在电商及社交平台悄然兴起,商家多以“人工修改”“包过检测”为噱头,收费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然而,这些服务效果堪忧、猫腻重重,学生花费不菲却常常陷入维权无门的窘境。

社交平台上,“降低论文AI率”相关广告比比皆是。一条宣称“花小钱办大事,3元钱把AI率从86%降到12.5%,导师看了都说好”的广告下,其商品链接显示已售2000多份。然而,现实往往与广告宣称的效果相去甚远。贵州本科毕业生陈宁的经历颇具戏剧性——在社交平台上下单“专业降论文AI率”的服务后,其论文AI率竟从35%“降”到了88%。上海某高校中文系毕业生吴哲看到类似广告时,曾觉得“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他按本科论文字数计算,大概需支付30元至60元。谨慎的吴哲查看了评论区,清一色的带图好评让他最终下单。付款后,卖家发来一个网页链接,指示其注册、兑换卡密后上传论文。“处理后的论文根本没法用!”吴哲发现,对方只顾降低AI率,将学术论文改得“像在说相声”,言辞通俗化甚至幼稚化,“学术性荡然无存”。他这才醒悟:“评论区的好评百分百是水军刷的。”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14/48603078.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