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16

基孔肯雅热通过蚊子传播 佛山顺德报告478例

7月15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通报发布时,已累计确诊478例。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与登革热类似的蚊媒传染病,2008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现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包括广东、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多地发生本土流行。

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南方城市发生较多,本土传播尚未“北上”。对于发生本土传播的地区,要从蚊子和患者两个维度入手阻断疫情。7月8日,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该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蚊媒传染病,病原体为基孔肯雅病毒。该病毒首先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发现,随后在非洲和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发现。2008年,中国发现首例来自斯里兰卡的输入性病例。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临床部主任邹洋介绍,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疹。患者可急起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发热1-7天,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相比,前者以小关节疼痛为主,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剧烈,严重者不能活动,通常1-3周缓解,部分可持续数月。不过两者致死率都低,为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基孔肯雅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我国一般是输入性病例,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省份,如广东省,东莞此前就发现过聚集性疫情。相较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还没有那么泛化,本土传播尚未“北上”。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云南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今年发表的研究提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几乎没有基孔肯雅热疫情报道和调查研究记载。2008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现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包括广东、北京、浙江、福建、云南、山东、山西、上海、四川、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天津、贵州等,大多来源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也有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病例。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埃及伊蚊仅分布在海南、广东、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这两种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均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和传播性,属重要媒介蚊种。因此,在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一旦发生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流行的风险较高。今后,云南、广东、海南和广西等南方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发生本地流行或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大,应高度警惕。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16/48613328.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