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19

北京检方发力大数据监督模型 精准锁定财产刑执行异常

财产刑是一种常见的附加刑,包括没收财产和罚金。财产刑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惩罚犯罪的效果。检察机关对此有法定监督职责。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了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了解北京市检察机关和派驻监狱检察室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

北京市清河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卞增智讲述了一起减刑监督案。2014年,罪犯翟某某因运输毒品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7年被裁定减为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不变。2024年11月,清河检察院审查翟某某拟减为有期徒刑25年的案件时发现,翟某某在狱中的月均消费明显偏高,与其无财产可执行的情况不符。检察人员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翟某某转移保险返还款及车辆的行为,随后依法讯问并调取证据材料。检察官联席会讨论后一致不同意提请减刑意见。这起案件中,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办案时间从传统的人工方式缩短至一天。

大数据模型也在团河地区人民检察院派驻北京市监狱检察室得到应用。团河检察院开发了“罪犯小额罚金刑监督子模型”,自2024年2月起在所辖监狱开展小额罚金刑专项监督,已监督执行到位183万余元。该模型归集了各监狱内罪犯消费支出平均额度、狱内生活必需品参考名录等数据,结合剩余刑期及罪犯处遇标准,推算罪犯预计消费支出总额,精确定位有财产刑履行能力的罪犯。团河检察院还录制了普法视频并向罪犯家属循环播放,张贴缴纳指引海报以便利家属代缴罚金。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曹晶介绍,2024年该院持续推动数字检察赋能刑事执行检察工作,14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北京市刑事执行检察条线全面应用,实现主要业务领域和重点环节全覆盖,数据模型发现线索后完成的案件占全部刑事执行监督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财产刑执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应用,使此类监督案件量由每年百件左右跃升至千件。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19/48628588.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