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22

张仲麟:俄乌战场暴露的无人机非对称威胁,中国怎么防? 新时代反制策略

继6月1日乌克兰的“蛛网行动”之后,俄罗斯屡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7月21日夜间,俄方击落了117架无人机,其中30架在莫斯科地区上空被击落。而在前一天,俄方击落的无人机数量为172架,其中30架在莫斯科地区。

张仲麟:俄乌战场暴露的无人机非对称威胁,中国怎么防?

现代战争中,无人机的作用备受关注。以“蛛网行动”为例,这是乌克兰近年来少有的巨大胜利,其本质是利用自杀无人机进行非对称作战,在相对和平且没有戒备的后方进行袭击取得了巨大战果。科技进步以及民用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原本高精尖的设备变得唾手可得,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执行成本极低、防范成本极高的非对称袭击的风险,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基于民用无人机的非对称干扰(破坏)。

张仲麟:俄乌战场暴露的无人机非对称威胁,中国怎么防? 新时代反制策略

讨论基于民用无人机技术开展的非对称袭击风险时,“蛛网行动”成为典型案例。奥列尼亚机场与别拉亚机场遭受了最严重的损失。乌克兰安全局使用的是乌克兰的OSA FPV无人机,一种非常典型的基于民用无人机技术的自杀式FPV。这些无人机在乌克兰境内组装完成后,经由哈萨克斯坦偷运至俄罗斯境内,最终抵达位于车里雅宾斯克的仓库。无人机装载在伪装过的集装箱活动板屋顶部的隐藏夹层内。行动启动时,打开集装箱板屋顶层的盖板以放飞无人机。司机驾驶卡车抵达指定地点后,远程打开卡车上板屋顶部的盖板,启动无人机对俄空军基地进行袭击。可以说,“蛛网行动”的成功离不开对民间物流体系的利用。而无人机的操控更是利用了俄罗斯后方城市的移动LTE网络,以此作为控制链路操作FPV选择目标进行精准袭击,最终取得了至少击毁13架俄军战略轰炸机的战果。

张仲麟:俄乌战场暴露的无人机非对称威胁,中国怎么防? 新时代反制策略

“蛛网行动”不仅造成重大军事损失,也对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形成一定动摇。事件凸显了俄方在情报预警与人员监控方面的严重失职。俄境内行动主要负责人阿尔乔姆长期发表亲乌言论却未被察觉,暴露俄情报机关的内部监控漏洞。此外,大量乌方无人机通过哈萨克斯坦陆路边境秘密渗入俄境内,俄海关未能有效识别、拦截这些隐蔽运输的敏感物资,显示出其边境管控存在严重漏洞。俄政府在社会治安预警方面反应迟钝,未向公众及时通报潜在威胁,基层民众缺乏反间谍意识,对可疑情况没有足够的警惕性,未能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例如被雇佣驾驶藏有FPV卡车的俄罗斯司机,在接到有如此奇怪的要求且终点是军用机场的运输任务时没有足够的警惕,未能察觉异常,反而按照指令行事、间接成为帮凶。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22/48639662.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