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24

全网羡慕的气血感 是新的身材焦虑吗 健身观背后的身份认同

全网羡慕的气血感是新的身材焦虑吗!如今,肌肉线条和举铁不再是男性的专属,越来越多女性放下“白瘦幼”的标准,开始拥抱气血感和力量感。健身房里开始谈论新的鄙视链“举铁>瑜伽或跑步>广场舞”是否成立,肥胖女星瘦身成功成了热议话题。人们对“健身”的讨论既包含了与身体有关的主体性觉醒的宣言,也有对其进入审美规训的质疑。健身已经不仅关乎身体和运动,它还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审美取向、道德规训、性别气质、社交资本和权力话语。健身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每个人或消极或积极,或疼痛或愉悦,或认同或焦虑,或规训或反叛的个体叙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多女性成为全民健身热潮的主力,健身当中隐藏的性别秩序、身体政治更加清晰地在当下展现。早在2017年,研究体育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的学者熊欢与研究团队就开始对12位女性健身爱好者做口述采集和跟踪调研,用3年时间汇集成《凡身之造:中国女性健身叙事》一书。调研对象中包括经历了“暴食催吐”的肥胖者、留学澳大利亚的女学生、离异的中年女性、孕期妈妈、女性农民工和农村妇女等。不同阶层和年龄的女性健身经验嵌入各自的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经历中,所生成的意义截然不同。女性身体经常是被凝视和承受规训的对象,而熊欢试图用微观视角挖掘女性健身观背后隐藏的身份认同、主体性觉醒的生成。当凝视和创造、规训和解放共存时,健身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抛开身体被赋予的美学、资本和符号意义,我们能否回归血肉之躯本身,看待健身带来的体悟?

全网羡慕的气血感 是新的身材焦虑吗 健身观背后的身份认同

最近社交媒体上似乎重新掀起一股瘦身潮,贾玲瘦身成功后,还有杨天真、麦琳等引发了相关话题的很多讨论。熊欢认为,有些人的关注点只是她变瘦了,这又回到了传统的审美规训里。《热辣滚烫》传达的观点其实跟她的观点很相似:健身并不是追求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对个体和生命的启发更值得被看到。只有当身体不再是被外界标准规训的对象,而是成为一个主体,才能获得解放。但有些明星或网红的减肥更多是被资本所包装,它更像一个文化商品,因为被赋予太多符号意义和为资本所控制。

全网羡慕的气血感 是新的身材焦虑吗 健身观背后的身份认同

当下不少健身博主倡导对消费主义的审美祛魅,让大家不再陷入健身数据的焦虑,松弛锻炼;但另一方面,健身博主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健身消费的体现,将自己作为一种景观时,自律的过程也没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松弛。熊欢认为,健身博主体现了现代人的困境,既希望传递身体自主的价值观,又必须遵循某些自媒体商业运作的规则,同时还有生存需求。这成了一种后现代身体景观,仿佛是虚拟的媒介影像。看似自主的健身选择,其实是再生产中的符号性事物,通过带货完成了资本的转化。

全网羡慕的气血感 是新的身材焦虑吗 健身观背后的身份认同

“反身性”“具身性”是熊欢在书中经常提及的关键词。第一个案例里的女孩总是在暴食和催吐的痛苦中反思是否应该迎合“白瘦幼”的审美规训。当我们在健身的过程中真正地肉身在场时,它就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只有疼痛或焦虑,或者肌肉反应,甚至呕吐这样的不良反应,才会刺激她去思考一些问题,或者带给她一些新的发现。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24/48645718.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