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25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一次讲清楚 蚊媒传染病防控关键

夏季是蚊虫活跃的季节,也是蚊媒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最近,媒体上频繁出现关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健康宣传。这些疾病名称听起来拗口,但背后有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登革热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种来自西班牙语,“dengue”意为“谨慎”或“故作姿态”,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走路小心翼翼、姿态僵硬的样子;另一种来自东非斯瓦希里语中的“dinga”,意为“突然痉挛或抽筋”,描述疾病急性发作的症状,后通过奴隶贸易传入美洲,演变为“dengue”。在中国,晋代医书最早记录了这种疾病,当时称为“水毒”。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一次讲清楚 蚊媒传染病防控关键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流行于冬季气温在18℃以上的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临床症状以突然发热、皮疹及关节痛为主要特征。“Chikungunya”一词源自坦桑尼亚的Swahili语,原意为“弯曲”、“发生弯曲”、“变成歪扭”或“屈肢疼”,形象地描述了病人因关节疼痛而弯腰曲背、蜷缩身体的特征体态。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这两种病毒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吸血进行传播,在中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人类对这两种病毒普遍易感,部分感染者为隐性感染。登革病毒感染后,对同血清型病毒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病毒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可增加重症风险;而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后,人类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抗体滴度会随时间逐渐下降。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25/48650284.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