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31

《南京照相馆》遭网暴媒体怒斥 历史虚无主义新变种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中脱颖而出,上映仅6天票房就突破7亿元,预测总票房超过30亿元。影片不仅票房亮眼,也因极高的艺术品质受到观众喜爱,成为继春节档《哪吒2》之后的又一部现象级影片。然而,随着影片热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个别平台上出现了针对该片导演及主创团队的恶意攻击,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这些行为以艺术讨论为名,实际上是在歪曲历史、制造历史虚无主义,性质更为恶劣,因为这部电影的核心题材是日军侵华期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照相馆》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罪证——相机胶片的传递作为主要线索,与近年来国际社会主动将“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等史料捐赠给我国形成呼应。影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宽恕”或“理解”侵略者的套路,通过对日本青年军官转变的刻画,准确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暴行如何不断自我繁殖与扩张,并警示人们,除非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否则其卷土重来的风险始终存在。整部影片将历史现场的细节以较高的完成度呈现在大银幕上,既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的缩影,也是反法西斯文艺的重要作品。

反法西斯文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思想性,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不同艺术门类中有许多经典代表作,如《辛德勒的名单》《第五交响曲》《安妮日记》《人间的条件》《格尔尼卡》等,在不同时期都闪耀着独特光芒。这些作品对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不同形态的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展现了全人类对法西斯主义的痛恨和反思。反法西斯文艺不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体现。

对于已经出现的针对《南京照相馆》的网暴现象,本质不仅仅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还阻碍了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系统性反思。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的“癌变”思想,并不限于个别国家,而是世界范围的历史顽疾。能否正视法西斯主义对全人类的巨大伤害,并从中汲取教训,直接关系到构建更加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新秩序。二战后,德国对纳粹历史的深刻反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相比之下,近年来日本极右翼团体试图篡改历史、美化法西斯主义侵略行为,拒绝汲取历史教训,给亚洲乃至全球和平稳定带来新的隐患,这种历史虚无主义也将给日本社会带来伤害。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31/48677626.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