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2

撤收费摊 少林寺或开启中国寺庙转型 回归非营利本质

2025年7月,少林寺新任住持印乐法师履新后,取消了景区内高僧开光收费、高价香等项目,将扫码布施改为免费结缘,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佛教从过度商业化回归非营利本质,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寻找信仰与现实的平衡点。

撤收费摊 少林寺或开启中国寺庙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佛教寺庙的商业化现象备受讨论。以少林寺为例,其曾通过开设线上店铺、文化项目运营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经济模式。这种模式虽带来一定经济收益,却对佛教形象造成一定影响。2025年释永信因涉嫌经济问题被调查,成为近年来宗教商业化治理的重要节点。

此次改革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17年,国家宗教局等12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禁止商业资本介入宗教场所,要求寺庙回归非营利性质。少林寺响应政策,拆除多处违规商铺、注销关联公司、建立财务公开机制,这些举措被认为有助于提升游客满意度,消费投诉大幅减少。

其他寺庙也在探索去商业化路径。浙江国清寺、海城大悲寺等坚持免费开放,通过信众布施和政府补贴维持运营;厦门南普陀寺取消门票后,通过素饼义卖、慈善基金等方式实现财务平衡。这些案例显示,剥离过度商业元素后,佛教场所更易吸引真心向佛的信众。

为确保寺庙非营利化的可持续性,中国正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要求寺庙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开设独立银行账户,定期公开收支情况。例如,普陀山佛教协会每年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查,并通过官网公示年度报告。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2/48682743.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