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4

官方回应饭店用脏话做招牌 低俗营销引发争议

官方回应饭店用脏话做招牌 低俗营销引发争议。江苏南通海门区三星镇一家新开业仅一个月的丸子汤店因使用方言脏话作为招牌引发争议。2025年8月3日,该店的招牌被路人拍摄上传至网络,因为“辣眼睛”“低俗”而受到广泛批评。当地镇政府当日介入沟通,店主承认招牌不雅,承诺立即整改更换店招。

公众对此事反应强烈,多数网友批评此举污染公共空间,尤其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并质疑营业执照如何通过审核。有网友列举了其他反讽式店名如“黑店”“垃圾餐饮”,指出低俗命名无异于自我贬损。

从法律角度来看,该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9条,广告不得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内容。尽管招牌审核存在滞后性,但公示后仍可被认定为违法。政府应及时纠偏,兼顾商户创意与公序良俗;商户则需在商业命名自由中保持对公共文明的尊重。

舆论对此事件的意见分歧明显。支持者认为脏话污染公共空间,损害城市形象,且低俗营销透支信任,难以留住回头客,还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反对者则强调部分方言词存在文化语境差异,不应一刀切处理,同时指出小商户生存压力大,监管应前置而非事后处罚。

类似事件在全国多地也有发生。例如,2024年江西一家饭店用女性模特跪地端菜等视频引流,被批“恶俗”;2025年曹氏鸭脖餐具上印有侮辱性标语,遭到抵制。这些案例反映出短视营销的危害,靠噱头引流难以掩盖品质短板。正向案例如“傻子瓜子”以自嘲式命名突围,最终凭借产品质量成为老字号,证明口碑胜于噱头。

商户应自律,招牌不仅是“城市脸面”,更应是品质承诺。命名可以个性,但必须守住文明底线。监管方面需要建立方言脏话/谐音词审核库,推行招牌备案预审制,减少被动整改。公众遇类似情况可通过12315举报,推动社会共治。真正的“金字招牌”源于对品质的敬畏,踏实做好一碗丸子汤,比任何争议性招牌都更有说服力。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4/48689007.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