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4

洛阳白马寺僧人顶着38度高温种地 农禅合一坚守信仰

2025年8月3日,河南洛阳白马寺内,地表温度已达38℃。烈日下,一群身着灰布僧袍的身影穿梭于田间,或挥动铁锹翻土,或弯腰收割红薯。这一幕让游客驻足惊叹——佛教“祖庭”中的修行者在酷暑中以传统农耕方式自给自足。

洛阳白马寺僧人顶着38度高温种地

上午10时许,进入白马寺后院,穿过写着“游客止步”的木门,一片数十亩的农田豁然显现。僧人们头戴草帽,肩扛锄头,在垄间劳作。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僧正用竹筐搬运刚挖出的红薯,汗水浸透了他的灰袍,动作却沉稳如常。“天热时早晚干活,中午歇息。”他抹了把汗,笑称“出出汗更清醒”。

洛阳白马寺僧人顶着38度高温种地 农禅合一坚守信仰

寺内义工介绍,白马寺遵循“农禅并重”祖训,僧人每日需完成固定农活:春种秋收、浇水除草、晾晒谷物。今年夏季高温持续,寺院调整了作息时间,但劳作强度未减。粮食作物以小麦、红薯为主,蔬菜则供应寺内斋饭。晾晒场地上,成捆的麦秆和成袋的黄豆整齐码放,几位僧人正用木耙翻动谷物,确保均匀晾干。

洛阳白马寺僧人顶着38度高温种地 农禅合一坚守信仰

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在此译经传法。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早期僧人“耕田自食,织布为衣”,将禅修与劳作结合,形成“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戒律。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立《百丈清规》,强调“农禅合一”,认为劳动是修行的重要部分。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4/48691481.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