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6

为何一大批文旅项目死在开业前?EPCO模式的利润陷阱

为何一大批文旅项目死在开业前?EPCO模式的利润陷阱!文旅EPCO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打包)已成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主流方式,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利益分配工具。企业通过虚高预算、关联交易、追加费用等方式提前套利,而政府则追求短期政绩和预算消耗,忽视长效运营。最终,资金被提前分完,留下空置烂尾项目,责任无人承担。

EPCO模式本质上是一台精密的利润转运机,每个环节都设计了套利空间。设计方案通常是为了审批过关而非游客体验,复制雷同模板以确保“过会保险”。关联公司内循环分蛋糕,设备材料报价虚高成为利润窗口。预算动态管理,追加费用成常态,倒逼政府放款。运营的核心任务是控损托底而非创收,招商造数据即可,无需真实客流。政府求短期KPI闭环,企业玩期限错配现金流,双方默契消耗项目生命周期。

近年来,从濒临破产的张家界大庸古城到国内一座座空城或烂尾的大型文旅项目背后,往往有很多新兴名词。比如最常见的EPCO(工程、采购、施工、运营)。虽然普通人对此一头雾水,但做文旅的老板们却头头是道,认为自己掌握了全产业链闭环。然而,这些项目往往一地鸡毛。

许总原本从事古建施工,现在转型干乡村振兴文旅项目,靠EPCO打包模式横跨工程、融资、招商、运营。他在华南某地运营一个总投资几十亿的乡村文旅项目,含非遗街区、高空玻璃桥、康养民宿、研学营地等。许总解释说,他们最重要的目标是拿到政府的“乡村振兴款”,即专项贴息贷款。名义上发给村镇,由村镇成立地方平台公司,再把项目发包给他们。虽然需要自己扛利息,但每一步都得算得很准,从方案费里抠,从采购上挖。收益主要来自招商,但如果运营不好,贷款到期还不上,责任归属就变得复杂。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6/48698182.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