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关于“10岁开始存养老钱”的专家建议,核心争议聚焦于理论可行性、现实矛盾及替代方案。上海交大教授阎志鹏提出,养老规划的核心是尽早利用复利效应。
案例测算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 - 从10岁起每年存1万元,连续6年,到65岁时账户余额可达344万元; - 从16岁起每年存1万元,连续9年,到65岁时余额为293万元; - 从25岁起每年存1万元,连续40年,到65岁时余额仅280万元。
不同年龄段的策略建议: - 20多岁时,高比例配置权益类资产(如股票、基金),以博取长期收益; - 30多岁时,采用“30元法则”(每日存30元,年存1万元),30年复利8%可达到137万元; - 50岁以上时,测算养老金缺口,降低权益资产比例,补充商业保险。
复利公式强调时间变量的重要性。早期小额投入,因积累周期长,最终收益可能远超后期大额投入。
然而,这一建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首先,10岁儿童没有独立收入,依赖父母储蓄,对普通家庭构成经济压力。其次,多数家庭需优先保障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难以提前布局养老。此外,要求儿童为养老储蓄被批剥夺童年幸福感,加剧焦虑。
对于8%收益率的假设也存在争议。当前银行理财、存款利率普遍低于3%,权益类投资(如股票)年化8%需承担高风险,且需持续数十年的稳定回报,实际难度极大。长期通胀还可能稀释存款实际价值,高收益产品未必跑赢物价涨幅。
价值观冲突方面,该建议实质将社会养老压力转嫁至家庭和个人,忽视政策与制度保障的缺位。专家未考虑低收入家庭困境,被批评为不切实际。
更务实的替代建议包括: - 青少年期(10-20岁):聚焦财商教育(如零花钱管理、储蓄习惯),而非强制养老储蓄; - 成年后(25岁起):强制储蓄工资的10%-20%,优先低风险工具(货币基金、国债),逐步增加权益类投资但需控制风险敞口; - “咖啡钱”模型:每日30元定投,年攒1万元,30年复利4%可达56万元(更保守测算); - 利用政策工具:个人养老金账户(享税收优惠)、商业养老保险等。
多维养老准备还包括健康储备和应急资金。运动与技能投资可降低老年医疗支出,延长收入周期;预留3-6个月生活费,避免因突发开支中断养老计划。
该建议虽凸显复利的数学正确性,但脱离普通家庭的经济现实与市场环境。核心矛盾在于个体层面高成本生活挤压储蓄空间,社会层面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因此,养老规划宜早,但起点应匹配现实能力。对普通家庭来说,成年后启动系统性储蓄(如25-30岁),结合政策工具与健康管理,仍是更可行的路径,而非将压力前置至儿童期。
猜你喜欢





最新发布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国际新闻,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国际新闻,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国际新闻,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国际新闻,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国际新闻, 2025-08-08
热门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
-
以色列称原子弹是日本的报应
- 作者
-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