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通财经APP获悉,湘财证券发布研报称,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总队车辆管理所联合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上海此次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迈入实质性阶段,这一政策创新通过“牌照+行动计划”双轮驱动,不仅为8家企业提供了商业化落地的政策保障,更以“主驾无人”运营模式推动L4级自动驾驶从测试走向收费服务,构建完整商业闭环。
湘财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上海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启航 首批牌照发放与运营新突破
2025年7月30日,据新浪网消息,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专题论坛“模数引领,智行未来”AI赋能自动驾驶创新发展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总队车辆管理所联合发放了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此次牌照发放涉及8家企业,覆盖智能出租与智能货运两大业态,共4款车型。这标志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正式迈入常态化、规模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合作推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落地
首批获牌企业中,小马智行与锦江出租合作推出的主驾无人出租车已于8月1日向公众开放运营。这种合作模式结合了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与传统出租车企业的运营经验,加速了自动驾驶技术在上海的落地和应用推广。此外,百度智行与上汽智已等也将在近期开启无人驾驶收费运营服务,共同推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商业化进程。
安全保障与运营规范并重
据上海市总工会网消息,为确保运营安全,申请企业必须配备经过严格培训考核且合格的安全员,以保障“主驾无人”试点工作的安全、有序推进。尽管车辆在运营时主驾无人,但安全员将以远程后台监控的方式守护乘客安全。同时,相关部门还通过“一网通办”平台优化申报流程,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上海智慧交通发展迈向新高度
此次牌照的发放不仅是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的重要突破,也意味着上海智慧交通建设进入新阶段。据新华网消息,上海计划推出500辆数据采集网约车,预计今年内采集数据超过1000万个clips,并建立自动驾驶大模型评测体系,实现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的量产应用。
上海此次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迈入实质性阶段,其意义远超技术突破本身。这一政策创新通过“牌照+行动计划”双轮驱动,不仅为8家企业提供了商业化落地的政策保障,更以“主驾无人”运营模式推动L4级自动驾驶从测试走向收费服务,构建了完整的商业闭环。尽管仍需攻克成本优化与用户接受度等商业化难题,但上海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落地的深度协同,正在为全球智慧出行贡献具有示范价值的"中国模式"。
投资建议
汽车整车方面,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加速落地,部分车企凭借领先的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正处于新品周期与技术周期的共振阶段,有望推动销量持续增长。同时,政策对汽车消费的持续支持,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为整车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零部件领域,智能化零部件如智能座舱、HUD、线控制动等的渗透率正快速提升,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零部件的需求增长。同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有望在国产替代和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份额提升。总体而言,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智能化、电动化和全球趋势化的背景下投资机会显著,建议关注相关领域的优质企业。建议关注:双环传动(002472.SZ)、北特科技(603009.SH)。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风险、自动驾驶技术迭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