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8

妈妈让女儿辞职照顾自己补偿490万 赡养协议引争议

妈妈让女儿辞职照顾自己补偿490万 赡养协议引争议。一起因赡养问题引发的合同纠纷案近日引发社会关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8月7日披露的二审判决书显示,母亲靳某为解决自身照护问题,要求女儿吕某辞去广州工作返回北京,并以卖房所得490万元作为补偿。双方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吕某需承担母亲全部养老费用并履行赡养义务。然而这份以亲情为纽带的协议因房租支付问题产生裂痕,母女最终对簿公堂。

案件审理查明,靳某将490万元赠与吕某后,吕某在履行赡养义务过程中未按约定支付母亲所居住房屋的租金。靳某认为女儿未全面履行协议条款,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赠与。一审法院认定吕某未支付房租的行为构成违约,支持靳某撤销赠与的诉求,判决吕某返还480万元(扣除已履行部分赡养费用)。吕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法院在审理中重点审查了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及履行情况。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若未按约定履行义务,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并要求返还财产。本案中,靳某明确将“承担全部养老费用”作为赠与条件,而吕某长期拖欠房租的行为直接违反该义务,导致靳某居住权益受损。法院据此认定撤销赠与具有法律依据。

案件披露细节显示,靳某与吕某在协议中未明确约定养老费用的具体标准及支付方式,仅以“全部”进行概括性描述,这为后续纠纷埋下隐患。法律人士指出,此类家庭协议应尽量细化条款,明确权利义务边界,必要时可进行公证以增强法律效力。

这起案件折射出传统赡养模式与现代法律关系的碰撞。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和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异地工作现象普遍,老年人照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案中母亲以经济补偿换取赡养的尝试虽具创新性但缺乏风险防控机制,最终导致亲情与法律的双重困境。如何平衡情感纽带与法律约束,成为老龄化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二审判决已生效,吕某需在规定期限内返还480万元。这起“百万赡养协议”纠纷不仅为家庭财产处置敲响警钟,更引发公众对养老模式创新的深层思考。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8/48704221.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