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刚过,武汉广埠屯的喧嚣骤然褪去。席卷而来的电商浪潮,几乎在一夜之间冲垮这个华中最大的电子集散地,也将无数线下渠道商推向生死边缘。
四楼的一间小仓库里,攀升科技的创始团队正面临艰难抉择:是固守熟悉的线下渠道,还是逆流而上投身电商?思虑再三,他们决定选择后者。
13年后,当我们走进攀升位于武汉的科技园,这家昔日的“小作坊”已经成为定制电脑赛道的全球霸主——连续9年线上销量第一,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看攀升的轨迹,其折射出的是中国制造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的典型路径:从渠道数字化,到产品品牌化,再到市场全球化。攀升的蜕变,不只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涅槃重生的企业成长故事,更是“中国制造”借力跨境电商生态、实现价值链跃升的鲜活注解。
电商突围:从“攒机”到品牌重塑
2012年以前,攀升的创业团队每天挤在20平米的仓库里,全靠手工组装电脑,一天几十个订单就会手忙脚乱。
2012年电商的攻城略地,让他们很快意识到,传统线下渠道的红利期已近尾声,新的机会窗口正在打开。
“刚向线上转型的时候,我们跟许多同行一样,靠着拼配置、卷价格打市场。”攀升联合创始人兼集团副总裁唐小景回忆。
这种低价策略虽然带来了销量,但团队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用户买了我们的电脑,知道‘攀升’是谁吗?”
这个灵魂拷问,让他们明白了一件事:卖产品只是一时的,做品牌才能更长久。
随即公司内部进行了一场系统性的变革:确立了“品质+研发+服务=IPASON攀升”的核心理念,并推动一系列具体措施:“研发投入不封顶”、“百万招聘产品专家”、“5分钟响应,2小时上门”的高标准服务体系等。通过这些深层次的改革,攀升完成了从“卖货”到“建品牌”的转变。
改革的效应很快传递到了市场上。从研发到售后全链条的极致追求,让攀升在短短四年便登顶国内电商双平台定制电脑销量榜首,实现了从籍籍无名到崭露头角的惊人一跃。
跨境征途:一个留学生订单的启发
2018年,一个看似偶然的订单改变了攀升的发展轨迹。一位留学生要求将定制电脑直接送到机场,准备“人肉”带到海外。
这个小插曲为攀升打开了海外的视野。“当时我们意识到海外市场也有定制电脑的强烈需求,而且还未被满足。”唐小景透露,他们调研发现,在海外能够提供定制化电脑的厂商并不多,大多数厂商仍停留在标准化产品的阶段。而这,正是攀升的机会。
不久后,攀升上线了第一家亚马逊店铺。
“亚马逊在跨境电商里体量最大、区域最广,生态成熟度也是最高的,亚马逊上海量的用户,为我们在海外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谈到选择亚马逊作为出海首站的原因,唐小景的回答直截了当。
事实很快印证了这个选择。亚马逊不仅是攀升打开海外市场的第一把钥匙,更在日后成为其构建国际品牌的加速器。在攀升的出海之路上,亚马逊的角色并非一个简单的销售渠道,而是一整套系统性的出海支撑体系——正是在这种自下而上的“托举”中,像攀升这样的出海企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路径,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气。
加速模式:驶入全球化快车道
这份“底气”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建立在亚马逊赋予的多维度核心能力之上。
首先是精准的用户触达能力。在广阔的全球市场,如何让品牌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深入人心,是每个出海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亚马逊多样的广告工具,如同精准制导的营销利器,让攀升能够迅速提升品牌曝光度,高效建立起海外用户对“IPASON攀升”的认知。
更深层次的突破在于,借助亚马逊企业购DTB(Direct to Buyer)模式,攀升得以高效且直接地触达全球B端用户,极大缩短了交易链路,将定制电脑的创新价值以最快速度传递给企业级客户。
其次是本土化运营支持。跨越国界意味着面对千差万别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亚马逊华中团队提供的本土化支持,恰似一座桥梁,帮助攀升快速厘清海外不同市场的细微特征,从而搭建起一套完善且具适应性的运营体系。这种本土化的洞察力,使得攀升能够精准施策。
例如,面对追求个性和创新体验的美国市场,攀升大胆推出了售价3万美金的跑车造型主机等颠覆性产品,成功俘获了高端玩家的青睐。而在气候潮湿多雨的东南亚地区,攀升则将产品设计重心倾斜于强化防潮散热性能,确保产品在当地环境下的稳定运行,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满足了差异化需求。
最后是强大的数据洞察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决策的生命线。亚马逊后台的数据分析系统,为攀升的产品开发和库存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攀升基于亚马逊的实时销售数据和市场预测,采用“以销定产,快速响应”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逻辑,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库存积压,降低了运营成本,更显著提高了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让攀升能够始终保持敏捷,走在行业前沿。
这种深度的系统协同,最终转化为攀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瞩目业绩。数据显示,在竞争激烈的亚马逊美国站,攀升的产品稳居桌面电脑类目前三;2025年第一季度,其月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3.9%。
制造升级:“千人千机”的“创新工厂”
如果说亚马逊是攀升出海背后的“推手”,那么制造能力的持续升级则是“定海神针”,是攀升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硬核支撑。
在制造端,攀升早已摆脱最初手工组装的小作坊形态,成长为一家集研发、设计与制造于一体的创新企业。如今,公司累计已拥有290余项专利,研发团队超过150人,从硬件性能到工业设计,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走进攀升工厂一楼的体验店,眼前一台台造型各异、科技感十足的主机产品,正是这种制造力跃升的缩影。其中,一款荣获德国红点奖的UFO造型主机尤为吸睛:它打破了传统四方机箱的刻板印象,将水冷散热系统与机箱巧妙融合,不仅在功能上实现散热优化,更营造出一种兼具仿生感与未来感的机械美学。这款产品,也被攀升视为对“定制的艺术”的一次深度表达。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攀升制造体系的灵魂,那么高效严密的生产能力,则是赋予这套体系以速度与规模的肌肉。
成立至今,攀升经历了七次搬迁——每一次“挪窝”,都是因为厂房不够用了。直到2024年,属于攀升的百亩科技园终于落成,从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制造根基”。在生产一线,攀升将“效率”与“工艺”推至极致:智能化设备精准作业,五条半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转,一台台配置各异的电脑主机在其间次第诞生。
站在产线前,创始人唐小景难掩自豪:“现在我们的柔性产线能真正实现‘千人千机’的定制化生产。下午五点前下单,晚上十二点前就能发货。”新园区生产面积达7000平方米,单日最高可生产1万台电脑。随着三期产线投产,年产能还将大幅提升,这将为攀升在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张提供坚实的智造后盾。
尾声:中国智造的全球回响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攀升已将目光瞄准AIPC这一冉冉升起的新兴赛道。
近两年,攀升科技紧跟AI浪潮,先后推出白泽 AI 主机和 DeepSeek AI 主机,这些产品支持本地知识问答,在注重数据安全的科研与教育机构中获得了广泛认可。
唐小景坦言:“AIPC是未来的趋势,但对大多数用户而言还处于认知普及阶段。如何让用户理解它与传统PC的差异化价值,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课题。”
在全球布局上,攀升的步伐愈发坚定:在稳固北美市场的同时,正加速筹备进军欧盟,不久将注册亚马逊欧洲站并同步进行产品适配。未来,攀升计划借助亚马逊全球网络,进一步拓展至中东、日韩等市场。
从20平的小仓库到年产能360万的智能工厂,从贴牌组装到手握近300项专利的自主品牌,攀升科技的十年蜕变,正是无数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片剪影。
他们不再满足于“做渠道、走低价”的旧路径,而是不断向研发、设计、品牌等高价值环节延伸。他们也不再困守一隅,而是勇敢走向世界,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全球用户的认可。通过亚马逊等全球化渠道,他们把“中国制造”带向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地带。
当一台台印有“IPASON攀升”的定制电脑从武汉出发,跨越山海,点亮世界各地用户的屏幕时,它所传递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创新力,更是中国智造在世界舞台上的铿锵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