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1

脑机接口是瘫痪者的救命稻草吗 脑机接口门诊爆满背后的真相

从青海西宁到北京,坐特快直达列车,也要花24小时才能走完2092公里的路程。2025年7月30日上午,54岁的李大哥从老家青海赶到了北京天坛医院,只想在眼睛彻底失明之前试试他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脑机接口。

2011年做完脑膜瘤手术后,李大哥逐渐感觉到视野缺损、视力模糊,不仅生意做不下去,在家走路都磕磕绊绊,生活越来越难以自理,几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视神经萎缩”,被告知“没有治疗办法”。

直到今年上半年,他反复刷到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的短视频。视频介绍,这项“神奇”技术“可以使瘫痪者恢复行动能力,也可以完全治愈视神经萎缩”。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他来到了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艺的脑机接口评估门诊。

一线调查!瘫痪者、失明者的“救命稻草”?脑机接口门诊爆满背后的真相

天坛医院脑机接口评估门诊杨瑞摄

这个每周三开放的评估门诊,号源抢手,杨艺一上午要接待20多位来访者。处理病情时,杨艺敏捷果断,让家属安心:“问题不大”“听我的,咱一步步来,不好你再来找我”。不过,面对李大哥的诉求,杨艺却当场直言不讳地说:“脑机接口帮不了你。”

“并非所有神经受损患者都适用脑机接口。李大哥超过50岁,且之前做过开颅手术,不适合再做脑机接口手术了。”杨艺解释道。

瘫痪病人用意念打字、手弹钢琴、眼球转动玩电脑游戏……随着越来越多脑机接口的医疗植入案例被报道出来,患者和家属对其憧憬强烈,寄予厚望。今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开设脑机接口评估门诊,至今已接到800多位患者预约。

一线调查!瘫痪者、失明者的“救命稻草”?脑机接口门诊爆满背后的真相

杨艺为患者看诊杨瑞摄

2025年被视为“脑机接口元年”。不过,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取得较大突破,但要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尚有距离。它的应用边界、适用人群、临床疗效、产业链发展等,仍是有待业界探索破解的课题。

科幻走进现实

和李大叔不同,来自北京的老杨已经如愿植入脑机接口21个月了。四肢瘫痪14年的他在2023年10月于宣武医院手术后,经过三个月的居家康复训练,就可以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功能。

这是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和博睿康科技联合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NEO的首例患者。更令人振奋的是,如今老杨已经可以徒手吃饭喝水了,一年半的脑机接口训练,老杨的脊髓神经连接在不断改善。

一线调查!瘫痪者、失明者的“救命稻草”?脑机接口门诊爆满背后的真相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洪波讲解脑机接口技术杨瑞摄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1/48711077.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