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2

老人急救网约车取消订单家属索赔 生死时速之争

老人急救网约车取消订单家属索赔 生死时速之争。在一个家庭中,老人突发脑出血陷入昏迷。家属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被告知救护车需要十几分钟才能到达。情急之下,家属在网约车平台叫了一辆车,司机答应3分钟内到达。家属迅速将老人安置在轮椅上,并打电话告知司机需要稍等片刻。然而,当家属费尽周折把老人推到楼下时,却发现网约车已不见踪影,订单已被司机取消。

家属无奈再次拨打120,救护车及时赶到并将老人送至医院。经过开颅手术,老人虽然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落下了瘫痪和失语的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家属认为网约车司机突然取消订单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向平台提出索赔要求。但平台客服表示,根据系统记录,司机等待了6分钟,符合平台规则,因此无法给予更高补偿。

老人急救网约车取消订单家属索赔 生死时速之争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司机的行为符合规定;但从家属的角度来看,这6分钟对于突发脑出血的老人来说至关重要。司机在得知要接送病人后,仅因等待了6分钟就取消订单离开,让人难以接受。网友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司机按规则办事,另一派则认为在生命面前,规则应该更有弹性。

这起事件不仅反映了司机和家属之间的纠纷,还暴露了网约车系统在应对突发医疗需求方面的制度空白。主流网约车平台没有设立“紧急病人优先通道”或“危重患者识别机制”,乘客在下单时缺乏明确提示危急状况的选项,司机无从判断订单是否关乎生死。此外,公众对120急救系统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很多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选网约车,而忽视了120急救系统的专业性。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平台应优化规则,设置紧急求助标签,让乘客在下单时可以标记“送医急救”状态,给予这类订单一定的等候宽限期或提供额外补贴。政府也应加大对急救资源的投入,提高急救车的数量和覆盖范围,缩短响应时间,并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2/48715778.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