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4

民办高校招生冷热分化折射哪些信号 院校生态质变信号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这是自2017年以来首次下降。从今年高校的招生录取结果来看,民办高校招录情况呈现出两极分化。一方面,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兴民办高校首次招生就吸引了大量高分学子;另一方面,许多传统民办高校遭遇了招生困境。在上海,本科普通批次第二次征求志愿中,有23所高校的33个院校专业组共计1054个招生计划降分录取,大部分为民办高校。在广东,23所民办本科高校中有14所未招满,总缺额超过2.5万人。广西甚至取消了本科批第四轮征集志愿的最低分数线限制。

这种招生“冰与火”的现象揭示了高等教育院校生态的变化。多位高教专家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众对教育的期望已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这种变化促使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大浪淘沙。以质量和就业为导向,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增值作用越来越主导着考生的志愿填报选择。

对于那些面临招生困境的民办高校来说,转型与升级迫在眉睫。当某些民办高校因上千个空缺名额而苦恼时,西湖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新兴民办高校却早早收获高分满档,录取分数甚至超过了部分985高校。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阙明坤认为,这些新兴民办高校对标国外高水平私立大学,拥有丰富的资源、高水平师资以及紧贴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满足了大众对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向往。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虹也指出,这些“小而精”的新兴研究型民办高校的出现,呼应了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提升质量的需求。

2001年,全国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只有124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比重不到1/10,而在校学生占比不足5%。截至2024年,我国共有民办高校803所,占总数近1/4,每五个大学生里就有一个来自民办高校。刘虹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供需情况发生变化,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在高招录取位次上的差距明显。过度市场化运营的民办高校一度被贴上“文凭工厂”标签,整体认可度落后于公办。尤其是职业本科的兴起和公办院校的扩招,导致考生更倾向于选择低学费、高就业的公办专科或职业本科。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4/48720512.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