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5

挑战现有黑洞理论:“心跳黑洞” X 射线偏振度 9.1% 高于预测值

IT之家 8 月 15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于 8 月 12 日发布博文,报告称天文学家通过成像 X 射线偏振探测器(IXPE),观测“心跳黑洞” IGR J17091-3624,发现其 X 射线偏振度高达 9.1%,颠覆了当前对黑洞物理行为的认知。

The IXPE space observatory at a test facility (Image source: Ball Aerospace; cropped)

IT之家注:IGR J17091-3624 距离地球约 2.8 万光年,由欧空局 INTEGRAL 卫星于 2003 年 4 月发现,质量约为太阳的 3 至 10 倍,接近理论上的黑洞质量下限,因 X 射线亮度周期性变化类似心电图而得名。

偏振度(Polarization Degree)是指电磁波振动方向的有序程度,数值越高表示光子振动越一致,反映辐射区磁场或几何结构的高度对称性。

天文学家于今年 4 月通过 IXPE 探测器,测得其辐射偏振度高达 9.1%,显著高于理论预测值,表明来自黑洞核心区域的 X 射线振动方向高度一致,暗示极端有序的辐射环境。

黑洞日冕是紧邻事件视界、温度极高的 X 射线辐射区,通常位于吸积盘内缘。按现有模型,如此高的偏振度需日冕呈扁平几何结构且系统以边缘视角观测。然而,由于该黑洞的恒星伴星过于暗弱,天文学家无法直接测定观测角度,导致这一高偏振现象难以解释。

图源:美国宇航局

为解释异常,研究团队提出第一种模型:吸积盘释放出物质风,X 射线在穿过此风时经历多次康普顿散射,导致振动方向趋于一致,从而提升偏振度,该过程类似于光线通过滤光片后的偏振增强效应,但发生在极端引力环境中。

第二种模型涉及相对论效应:日冕等离子体可能以接近光速 20% 的速度向外喷发。在此高速运动下,相对论束流效应会压缩辐射方向并放大观测到的偏振信号,让实际偏振度在地球观测中显得更高。这一机制无需特定视角,但要求极端动力学条件。

目前尚无单一模型能完全解释观测结果,天文学家未来希望通过磁场结构与辐射耦合机制等多个角度,深入观测这种情况。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来源于:https://www.ithome.com/0/875/603.htm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