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9

骗子不是一夜变多了而是太会上网了 网络骗术升级

骗子不是一夜变多了而是太会上网了 网络骗术升级!近段时间,关于“江湖骗子”的报道频现。例如冒充“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阮少平,到处招摇撞骗、活动演讲,最终身份被拆穿。还有一批所谓农业主播,打着助农旗号推销假冒伪劣农资,实则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所有头衔、“科普”均系瞎编。更有人自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苏辙后人”,结果被多方打假。这些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漏洞百出,却在网上高调游走多年,大赚流量名利,令人不解。

骗子不是一夜变多了而是太会上网了

从图文到视频再到直播,各类信息一键可得,大众不仅获取的信息很多,查证信息的渠道也很多。按理说,骗子应该鲜有市场,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曾是其魅力所在,但也构成了泥沙俱下、真伪难辨的现实考验。谣棍横行,信口雌黄,大量账号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李鬼”乱舞,以假乱真,仿冒知名机构、专家、艺人开账号、发视频、做网站;“达人”攒动,人设虚无,不少博主热衷立“达人”“专家”人设,头上一堆虚假头衔,实则对专业领域一窍不通;电信诈骗四处出击,不法分子渗入短视频平台、直播间、二手物品转卖平台等新兴互联网空间,针对各类细分群体实施诈骗。各路骗子粉墨登场,搅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网友一次次被愚弄、被误导,甚至有的还搭上了安全健康。

有人说,不是骗子一夜变多了,而是骗子太会上网了。这话某种程度上点出了网上各类骗子横行的原因:许多人深谙网络传播之道,精通平台流量逻辑,懂得“拿捏”人性。当下处于“后真相时代”,越是情绪化、极端化,越容易引流吸睛。假账号、伪科普本就是为了迎合流量而生,或是抓住大众头衔崇拜、标签崇拜的心理,大搞“包装”;或是迎合低俗化、功利化心态,靠“一夜暴富”等爽文圈粉;或是情绪先行、剑走偏锋,狂蹭热点事件。如今,不少骗子还率先玩转了AI,批量生产不实内容,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深度融合,速度快、产量高,蛊惑力强,辨识难度越来越大。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9/48733822.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