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媒体调查之后发现,原来这并非台军的爱国者2型导弹首次在演训中出事故。早在2023年8月25日,该弹就已经上演过一次自爆了,而且同样是在屏东九鹏基地的实弹演训中发生的。

图:爆炸现场
如今,类似的场景再度上演,不得不让外界对台军该型导弹的可靠性产生了严重质疑。爱国者2型导弹自1996年在台军成军以来,至今已服役超过29年。在军事装备领域,一般导弹的正常储存年限都是5到10年左右,爱国者2导弹最初对外公布的储存年限最长就是10年,后来美军的文件显示,如果保存的好,储存年限可以更长,但是最长也不超过20年。
而台军的爱国者-2导弹至今已经服役了29年,部分早期采购的备弹早已超出了服役年限,进入超期服役状态了,即使没有超出年限的备弹,也基本都进入了“老龄期”。

图:台军的爱国者2
就像长期存放的药品会失效一样,导弹内部的关键部件在岁月侵蚀下也会悄然变质。比如爱国者导弹的固体燃料是维持飞行的“心脏”,但在29年的储存过程中,燃料会因温度变化、湿度影响发生氧化、结晶等老化现象。这种老化会直接导致发动机点火后,燃料燃烧状态不稳定,轻则推力忽强忽弱,让导弹射程大幅缩水;重则引发燃烧失控,导致导弹飞行轨迹异常甚至爆炸。这次自爆的爱国者2就可能是燃料出了问题。
此外,导弹的引信系统故障也可能是罪魁祸首。服役超过20年的爱国者2型导弹,其无线电近炸引信系统的电路也会受到环境影响,发生短路或者接触不良等其他问题,一旦引信发生短路或者“误判”,就会触发战斗部提前起爆,造成灾难性后果。这也可能是此次台军爱国者2自爆的原因。

图:台军的爱国者2
从两次自爆事件来看,台军对于爱国者导弹系统的备弹维护显然是有问题的。尽管台军定期将爱国者系统运回美国原厂接受重新监测,试图确保其正常运作,但从接连发生的自爆事故来看,这些努力显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