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21

甘小二导演专访:岭南知识分子的群星闪耀时,需要被光影记录

在中国历史的卷轴上,我们常记住的是在战场冲锋陷阵的英雄,却容易遗忘在烽火连天中,那些坚守着文明星火的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这么一批华南高校师生内迁粤北坪石,在生死存亡间坚持办学,渴望知识救国。可惜的是,这一段被尘封的往事鲜少人提及。



直到电影《坪石先生》将这段历史深情唤醒。南都记者近日采访了导演甘小二,本次采访不仅谈论创作本身,更是一场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溯源。他是如何从一位校内教授的往事中发掘这段历史?为何在众多先贤中选择了“通才”黄际遇作为主线?又为何邀请谢君豪与五条人乐队共同演绎?


甘小二导演。

在本篇专访中,甘小二导演坦诚分享了他的创作初衷与敬畏,讲述了如何将三十多位教育者的群像搬上银幕,并还原先驱们作为“人”的鲜活情感。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诞生记,更是一次对何为“师者”、何为“坚守”的深刻追问。

以下是采访全文。

01

“我并没有刻意要‘另辟蹊径’”

南都娱乐:在众多抗战题材中,是什么让你决定拍摄《坪石先生》?这部电影在抗战叙事中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甘小二:最早是因为我们学校有一位数学系的钟集教授,他于2007年去世。我是1998年来到华师的,所以我们有几年时间同在校园。虽然早就听说过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数学教授,但从未想过他年轻时是在哪里求学的。后来,我们通过《南方日报》记者冯善书的报道了解到,许瑞生副省长当时正在开展南越国古驿道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进而发现了坪石办学的历史遗址,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我们才逐渐接触到这段历史。



说来惭愧,我本来是有机会去拜访钟集老师的,但一直未曾意识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直到真正深入这个话题,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位大学教师,竟对不到八十年前的华南教育史几乎一无所知,这让我感到非常羞愧。于是我开始迫切地想要了解这段往事,而一旦接触,就彻底被他们吸引了——那一批华南教育的先贤,实在是太迷人了。后来我们便萌生了拍摄这部电影的想法。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刻意要“另辟蹊径”,或者刻意区别于其他抗战题材电影,这些是后来路演时许多观众反馈说的,他们觉得《坪石先生》和常见的抗战片很不一样。

南都娱乐:拍摄知识分子题材的电影,你认为难点和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甘小二:首先,有太多值得被铭记的先生,但作为一部故事片,容量有限,能呈现的非常有限。我很矛盾,既希望尽可能多地呈现这些人物,又担心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比如你可能没听过黄际遇,但很可能学过他的几何、代数教材;也许你不知道吴尚时,但一定知道“珠江三角洲”,这个概念是由他提出的;或许你不熟悉叶述武,但肯定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而它的轨道计算正与叶先生有关。

这些名字对今天的大众来说已经陌生,但他们不应该被遗忘。难点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篇幅内让观众接受并理解这么多人物。所以我们决定尽可能做到通俗化——这是我非常坚定的一个选择。影片中已经有足够多的信息,我们希望它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南都娱乐:电影中出现了三十多位教育家和老师,在塑造群像时,除了通俗化之外,你是如何平衡每个人的戏份的?

甘小二:首先得确定第一主人公。编剧陈林侠老师提出以黄际遇先生为主线。我们去了解他的生平,才发现他实在太精彩了。黄天骥老师曾说,如果解放后中山大学的传奇是陈寅恪,那么解放前中大的传奇就是黄际遇——他是一个可与陈寅恪媲美的人物。

事实上黄际遇与陈寅恪的兄长交情甚好,他二十来岁时就与陈师曾等人相识,那时陈寅恪才十二三岁。黄际遇还在日记中夸赞“陈家老六”(陈寅恪)非常厉害。他们年龄相差不到十岁,却成为中大前后两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确定以黄际遇为主角后,其他人物才有了结构依托。我们尝试了很多角色,最终保留了十几位作为配角,其中最核心的是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和建筑工程系主任卫梓松。无论是在编剧还是后期阶段,最大的难点始终是:如何在突出主线的同时,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群体形象,不让配角掩盖主角,但也不让他们失去光彩。

02

从一尊历史雕像还原成了血肉之躯

南都娱乐:你作为华南师范大学的教师,这一身份是否有助于理解片中的人物?

甘小二:确实有帮助。虽然我并没有刻意去思考“教师应该是什么样”,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对教育工作和师生关系有着自然的理解。在处理这类题材时,可能正因为有这样的职业背景,许多东西表达起来就比较轻松。



南都娱乐:有没有哪一个角色让你觉得特别有亲近感?你是否在某个角色中投射了自己?

甘小二:很多角色都让我有共鸣,但黄际遇可能是我个人投射最多的一位。他不只是我心目中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承载了我对于知识分子理想状态的想象,甚至包括我自己的某些追求。

从某种角度上说,他是传统的,但又非常新——他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接受过完整的西学教育:本科在东京完成,硕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他的专业是数学,可他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人们同样称他为文学家、书法家、象棋大师。他还曾是足球队的守门员和队长,拿过冠军,也擅长击剑和骑马。影片中流露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但我认为那更多是那一代学者的共同底色。即便放在今天,黄际遇也一定会是一个锐意进取、跨越多种领域的人。

南都娱乐:在做了大量史料研究和实地勘景之后,最让你震撼或感动的细节是什么?

甘小二:比如电影中有一段,黄际遇写日记或者说家书,很多句子直接摘自他的真实日记。在那个乱世,他连父亲百岁冥诞都无法回家祭奠,对于一个重视传统的潮汕人来说,这是非常自责的事。他写道:“空倚思亲之操,久食誓墓之言。”他本该守墓尽孝,却未能如愿,内心充满飘零之感。

我们如今赞美他们随校迁徙、坚持办学的精神,强调他们“知识救国”的信念,但对每一个个体而言,他们也有普通人的乡愁与脆弱。片中有一场戏,是黄际遇和他的学生张云校长在办公室简短对话。张云说:“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谁能不想家?”他们不经意间聊到了家乡,一个是汕头,一个是开平,却都已沦陷。那是一场非常克制的戏,却道出了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无奈。

有一位学生看完电影后给我发私信,说这部电影“把黄际遇从一尊历史雕像还原成了血肉之躯”。他们也是普通人,有幽默有个性,也有私人情感,只是这些在史料中很难被看到,我们是从他的日记里才读到的。



南都娱乐:也就是说,电影强调了一种“家国同构”的飘零感。

甘小二:是的,那种飘零感非常强烈。影片时间跨度选在1944年11月至1945年1月,坪石沦陷前的最后两个月。今天回头看,抗战已近胜利,但对当时的坪石镇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师生仍要继续逃亡。所谓的“迁校”,除了尽量转移校产,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逃亡。

03

谢君豪的书卷气很罕见

南都娱乐:为什么选择谢君豪饰演黄际遇?除了外形,你最看重他哪些特质?

甘小二:我们常说一个人有没有“书卷气”,为什么说是“气”?因为它是一种天然的气质,不是靠外在形象就能演出来的。我觉得谢君豪天生就有这种气质。此外,他平时随和、谦逊,甚至有些调皮,可一旦装扮起来,那种师者的尊严感和气场的说服力非常强。



南都娱乐:你认为谢君豪的书卷气在华语演员中非常少见?

甘小二:确实罕见,尤其在粤语演员中。他和黄际遇几乎同岁,而且据记载,黄先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些——这一点也和豪哥特别像。另外,虽然黄际遇是汕头澄海人,但我们并不强调方言差异,整部片大体算是一部粤语电影。

南都娱乐:你还邀请了五条人乐队的阿茂和仁科出演重要配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甘小二:其实很早我就想和他们合作。他们很适合我们这部片子。阿茂以前其实参演过我的处女作《山清水秀》(2003年),当时他在组里做摄影和灯光助理,也帮忙扛道具,还演了一个烧炭的农民,只有两句戏一句台词。如今他更能把握角色的状态了。



南都娱乐:也就是说你们二十多年前就认识了?

甘小二:对,我和阿茂认识二十多年了,仁科是后来才熟悉的。五条人也是在那之后几年才成立的。我邀请他们时,他们非常支持,很爽快就答应了。阿茂戏份稍多,我们还一起聊了很多往事。

都娱乐:角色是你分配的,还是他们选的?对他们的表现满意吗?

甘小二:基本上是我们分配的,也根据演员特质稍作调整。比如阿茂那一大段台词,就是按我对他性格的理解写的。整个剧组对他们的表现都很满意,制片人王磊看完片子也说“茂涛演得真好”。专业演员演得好是应该的,但非职业演员能够如此出彩,非常不容易。



04

“守住”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南都娱乐:你认为当代观众最该从这些先辈身上汲取什么精神?

甘小二:电影突出的一点是:在那个至暗时刻,先生们竭尽全力守住了文脉。对今天的观众来说,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困难,而“守住”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像胡茂帆为电影写的主题曲《风》中所说:“要好好留在这个世界,先要守住,然后再求其他。”这也是一种广东人的精神,一种岭南智慧。

南都娱乐:路演期间,有没有哪些观众反馈是你没想到的?

甘小二:有观众说看完电影后“没那么焦虑了”,还有人说“像是被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尤其是在当下,年轻人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整个社会情绪都受到影响,有些人甚至变得消极。而这部电影让他们重新想读书、觉得该读书,也有观众认为这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有力反驳。这些反馈是我们创作时未曾预设的。



南都娱乐:你认为哪一类观众尤其应该看这部电影?

甘小二:路演时,发言的观众中有8岁的孩子,也有99岁的老人,他们都能理解这部电影,没有障碍。影片气质温和,没有刻意渲染残酷,但它自有力量。我们每场路演几乎都会问:“看这部电影之前,有谁了解这段历史?”基本上没人举手。但再问:“看完后想不想去了解?”大家都说想。很多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实乃大谬。尊重历史、回望来路,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刘益帆 实习生 余励
摄像:南都N视频记者 朱俊毅

来源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K7GRBHM105129QAF.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