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24

媒体谈29年“老农保”无法兑现 养老承诺何解?

29年前,四川长宁的一对恋人领证时被要求花200元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当时200元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夫妻俩想着老了能领取“工资”,没想到如今成了难题。2025年8月,60岁的粟培拿着红本本去询问,得知“养老保险”无法兑现。

媒体谈29年“老农保”无法兑现

长宁县民政局表示没有这回事,只能退还当年的200元本金,但粟培拒绝了这个提议。梅洞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感到为难,称当年没有养老系统,只能退钱。

媒体谈29年“老农保”无法兑现 养老承诺何解?

翻开1996年的缴费收据,上面写着“长宁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缴款收据”并盖有公章。结婚证和缴费日期是同一天,粟培记得很清楚:“不买保险不给办证,镇上都这样。”但现在去社保局查询,工作人员说当年社保局还没成立,查不到他的档案。

民政部1992年曾推出农村养老保险方案,但绵阳一位退休民政干部表示并没有强制捆绑领证。他们见过的情况要么清退要么合并社保,像粟培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回忆,90年代买的保险后来信用社主动退款并补了利息,为什么这里只能退本金?

基层工作人员也很无奈,时间太久远,系统里没有记录,除了退钱似乎没有其他办法。但粟培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29年前的200元相当于好几个月的工资,怎能轻易退回?那时候农民不懂保险,政府部门说什么就信什么,现在老了就被晾在一边?

其他地方有过“老农保”并轨到新农保的先例,长宁能不能也想办法对接?政策变了可以理解,但老百姓当年的信任不能变,总得有个合理说法。这事难在时间跨度大,但当年的公章还在,责任就不该被时间冲淡。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红本本,等着兑现当年的养老承诺。社会养老保险本应是暖心保障,别让老人拿着红本本,心里却凉飕飕的。相关部门应该主动调查,看看当年的保险到底如何处理,避免群众来回奔波。

养老无小事,尤其是农村老人,每笔养老钱都关系到晚年的安稳。希望这件事能得到妥善解决,不要让29年的等待最后只换来一句“退本金”。关注后续进展,一起帮老人问问,当年的养老保险究竟该如何处理。养老账不能糊涂,政策的温暖应该体现在每个老百姓的晚年保障中。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24/48751599.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