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评能给想点品质外卖的消费者什么参考?
作者|言菲
编辑|郑玄
点了这么久外卖,你是不是最怕骑手突如其来的关心:「下次别点这家了。」
以为占了补贴便宜,没想到点到了脏外卖,只能立刻翻社交媒体学习「如何点干净外卖」。这两天在社交网络上刷到一些网友推荐,大众点评有个新的「品质外卖」频道,入驻商家都是有堂食或线下自取能力的高分优质店铺。看来,这顿外卖还有救。
极客公园从美团获悉,上述大众点评「品质外卖」频道,是美团为满足用户对高品质外卖的需求新推出的,主打「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通过大众点评 APP 首页的频道入口进入,用户每天可领大额「堂食商家外卖消费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仍是一期产品,平台正在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未来将推出更成熟的二期产品。
极客公园按照流程亲身体验,领完 18 元无门槛红包后,在频道列表里不仅可以清晰看到「必吃榜」「黑珍珠」等优质商家标签,还发现了不少容易错过的宝藏小店。
举个例子,附近一家炒菜馆去年才上线外卖,仅有 82 条外卖评价,看似平平无奇。但在大众点评的「品质外卖」频道列表,可以一眼看到这家店的收录年份、到店评价量和星级评分。我才第一次知道,这家店已被大众点评收录 15 年,累计 2.6 万条堂食评价,评分依然高达 4.5 星。
这种反差让我不禁想到:在一些外卖平台上,销量和补贴会显著影响一家店的曝光度;但在线下的堂食世界里,长期积累的口碑,特别是用户真实体验后分享的图文评价,更能全方面反映商家的经营情况。
这正是当前用户点外卖的痛点:想吃得更好,却在点单场景里缺少足够多用户线下体验后的真实评价作为参考。
而「品质外卖」频道的出现,则恰好是美团把大众点评沉淀了二十多年的口碑体系搬进了外卖场景,让「哪里好吃又放心」的答案重新回到真实评价中。
01
为什么大众点评能评「品质外卖」?
艾媒咨询 2024 年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三成消费者每周点 5-10 次外卖,23.25% 的消费者每周点 3-4 次外卖。这意味着,外卖已经从堂食的补充消费变成了高频刚需。
外卖越点越多,但要找到真正好吃又放心的外卖店还没有那么容易。
为了回应这一需求,美团在大众点评 App「品质外卖」频道,核心特点是「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
打开「品质外卖」频道,几乎每家店铺都带有绿色的「堂食店」标签,均标有点评评分和堂食评价数量,部分上榜餐厅还会标注榜单排名。消费者还可以进一步筛选「点评评分 4.0 星以上」或「点评评分 4.5 星以上」的优质店铺。
与此同时,大众点评还推出了抢大额品质外卖红包的优惠活动。从早上 6 点到晚上 6 点,每隔两小时都有限量 18 元无门槛大额红包可抢。此外,还有「满 25 减 15」、「满 38 减 22」等大额品质外卖红包可抢。
外卖市场这一年竞争激烈,「品质外卖」也被一再谈起。然而,真正的品质标准往往模糊不清或者被不良商家钻空子,最终沦为营销口号。
比如,近期不少媒体曝光,有些商家为博取平台流量曝光,伪造精致堂食照片,实则「线下脏乱如工地」,但平台的线上审核难以全面掌握商家的真实情况。结果,有的消费者兴冲冲地下单精致外卖,薅准新店福利,却拿到了一份名副其实的「厕所炸鸡」。
相较于一般外卖平台需要费力打击「幽灵外卖」,大众点评在做「品质外卖」上似乎自带天然优势。其长期沉淀的线下餐厅优质供给和用户评价体系,为「品质外卖」提供了多个维度的筛选能力和信任背书。
互联网上关于「如何点干净外卖」的激烈讨论里,有一条共识是「优先选择有堂食环境照片的商家」。原因很简单——堂食不仅意味着店铺实际存在,还代表了多重监督力。从资质审查、卫生安全检查,到用户到店体验后的真实点评,每一个环节都增加了对商家行为的约束力。
大众点评收录了中国几乎所有优质堂食商家,这为「品质外卖」提供了「真堂食」的基础把关。餐饮商家必须拥有堂食或者线下自提能力,才能被大众点评收录。不仅如此,大众点评还会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以及用户反馈等多方校验,确保商户是实实在在的线下门店。
而且,入驻大众点评「品质外卖」频道的商家都是高分点评商家。换句话说,这些店不仅拥有堂食或者线下自取能力,资质有保证,更在口碑上经过广大用户的真实考验。
更重要的是,大众点评的评价体系经过多年打磨,强调「到店体验后才有发言权」,收录的评价更加真实可靠。餐厅星级评分完全独立于商业合作,评价来源于真实顾客的实际体验。
根据大众点评《2024 评价透明度报告》,平台设有数百种风控模型组成的机审环节,可以快速识别黑产账号、刷评行为或恶意差评等违规评价。对机器无法完全识别的风险评价,平台还有数百人的人工审核团队进行二次核查。2024 年,共有超过 2070 万条违规评价被处理,其中 58.4% 在机器环节就被拦截。
2024 年,大众点评共收录了 2.68 亿条真实评价,其中美食类占比高达 78%,形成了庞大而可靠的口碑数据库。这为用户在大众点评内点「品质外卖」提供了充足、可信的决策信息。
正是这些真实可量化、可追溯的评价,让「品质外卖」有了清晰的标准,也让消费者在下单时不必只靠商家的宣传照片或红包活动做判断。
02
大众点评做「品质外卖」,
如何让口碑变成交易引擎?
近年来,外卖平台的竞争焦点几乎都围绕配送速度和价格补贴展开,一直争夺「谁又快又便宜」。但随着外卖渗透率持续提升,这种以价格换流量的方式正在逼近天花板。
当价格战的红利逐渐消退,品质开始成为新的增长突破口。而大众点评的「品质外卖」频道,正是试图让商家依靠口碑而不是纯低价赢得订单,让外卖行业的竞争逻辑从补贴驱动转向品质驱动。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77% 的消费者将「有实体门店」视为「品质外卖」的首要标准,76% 的消费者在意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是否齐全,还有 68% 的消费者在意真实用户好评和评价系统的可信度。
换句话说,消费者对外卖品质的期待,已经远远超越了价格和配送时效。外卖不再只是快速、便宜的交易,而是跟生活品质紧密相关。
大众点评的「品质外卖」则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真实堂食的存在、长期积累的用户评价以及严格的审核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可感知、可信赖的参考依据。这不只提升了消费体验,也让用户在面对众多商家时,更容易形成决策信心。
对餐饮行业的商家来说,从价格战转向品质竞争,不仅是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是逃离残酷内卷的出路。
这几年,餐饮行业「低价抢流量」的竞争层出不穷,许多线下门店深陷「不降价没顾客、降价没利润」的死胡同。美团外卖区域 KA 华东负责人曾炜鹏直言:「门店的平均存活周期仅为 18 个月,几乎每开一家店,就有一家店在消失。」在行业价格战的裹挟下,许多线下餐饮商家不得不以极限压价换取短期生存,却难以真正积累长期价值。
但从更宏观的趋势来看,外卖市场依然在增长,全国餐饮外卖收入在餐饮收入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15 年,外卖对餐饮的渗透率仅占整个餐饮行业的 4%,而到 2024 年已经大幅提升至 26%。这说明外卖赛道已从应急补充选项转变为餐饮行业的核心战场。
对于真正注重品质的商家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会。如果能够将堂食的口碑有效转化为品质外卖订单,也许在价格战之外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这也是大众点评「品质外卖」的关键价值所在。一方面,它把堂食商家的真实评价和外卖优惠结合起来,让用户在家也能体验到可靠的餐厅口碑,从而提升了商家的线上订单量,带来新的外卖客源。另一方面,它通过将用户的到店体验和高频外卖场景打通,把习惯点外卖的用户逐渐引导到餐厅消费,为线下高品质餐厅带来堂食增量。
这样一来,「品质外卖」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外卖的期待,也让线上流量真正反哺线下实体门店,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生态。
事实上,推出大众点评「品质外卖」,并不是美团今年第一次在外卖层面强化「品质心智」。
今年以来,美团在不同场景中不断尝试让用户感受到「品质」二字的分量。先是推出「浣熊食堂」,让外卖制作流程全程可视可溯源,并且计划未来三年在全国开设 1200 家线下门店。随后,美团又宣布将在年底前落地 1 万家外卖卫星店,并将「明厨亮灶」的后厨直播作为卫星店的基础设施。近期,美团拼好饭还正式公布「百万亮厨」计划,宣布将联合 20 万商家打造透明开放标杆。这些关乎「品质」的行动都是为了让消费者看得透明、吃得安心。
此前,美团也已经把大众点评到店评价搬进了外卖点单页面,给用户提供更多决策参考。
而大众点评上线「品质外卖」作为进一步美团满足用户需求、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一张新牌,则把口碑体系这个核心资产搬进交易场景,真正让「品质外卖」有了可以被感知和衡量的标准。
可以说,这是大众点评最擅长的能力——让「好吃又靠谱」的答案被看见。通过做「品质外卖」,好店铺的外卖口碑不再是停留在话题内的热帖讨论,而是直接转化为用户的下单行为,成为推动交易的引擎。
最终,「品质外卖」不仅让消费者在选择外卖时更有信心,也让商家看到了通过口碑而非低价获取订单的可能,促进线上线上流量的双向循环。这让外卖行业的竞争,从单纯的速度与价格,逐渐回归到服务、菜品与信任的本质,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路径。
*头图来源:大众点评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这个外卖新入口?
马斯克:用户不知道未来要什么,所以我靠想象做产品。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