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26

人大开学典礼帆布袋拼错校名 严谨缺失引反思

严谨应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高校发放的开学典礼纪念物资不应出现低级错误。

人大开学典礼帆布袋拼错校名

8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开营仪式上,许多同学发现学校发放的帆布袋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拼写有误,写成了“RENMI”。学生向校方反映后,校方向大家道歉,并承诺三天后给所有人发一个新的袋子。

开学典礼纪念物资是特殊的“入学信物”,承载着新生对高校的期待,象征身份归属,传递高校文化与理念。尤其对于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人大来说,其纪念物资更应体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校风。此次校名拼音错印事件显然与此相悖。

这一疏漏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新生刚入学就遇到物资出错,容易质疑学校管理,削弱归属感;公众也可能因此怀疑学校的教学和学术领域的严谨性,损害学校声誉。

近年来,高校印刷类疏漏时有发生,如录取通知书中“录取”误写为“录职”,校徽英文标识拼写错误,个别教材存在学术概念表述偏差等。这些看似小失误,实际上暴露出高校管理中的大漏洞。

问题根源在于审核流程缺位和态度轻视。多数高校将物资制作外包,简化审核过程,未建立多环节校验机制,导致疏漏难以及时发现。此外,工作人员可能认为基础核对不会出错,放松警惕导致失误。

尽管外包公司主动认错,但高校作为委托方才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公众追责指向学校,高校必须强化审核义务,杜绝甩手掌柜式管理。

在这次事件中,公众展现出较高的理性与包容度。新生的善意调侃以及网友对校方致歉与补发举措的认可,一方面源于人大坦诚担责、迅速补救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公众对失误纠正效率与诚意的重视已逐步超越对失误本身的苛责。

即便如此,资源浪费已客观存在。错印包销毁、新包重制都消耗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要防范此类问题,高校需完善多环节审核、强化外包责任约定、树立细节即责任的理念。

严谨应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高校声誉不仅靠学术和教学,更靠细节把控。只有将责任融入管理末梢,才能提升管理水平与校园形象。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26/48761559.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