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平台上,中产家庭暑期安排似乎有一条“鄙视链”,暑期带娃旅行被分成了几层:顶配是国外度假深度游,非洲看动物迁徙,大西洋追海豚;中间是国内精致游,西北看草原,三亚阳光沙滩躺平;低配版,送回老家,甚至距离更近,家门口商场半日游。
中产家庭小孩的暑期生活鄙视链实际上是一条消费链,暑假是靠金钱堆起来的。这个链条带来的未必是主动攀比,而是家长的无奈和愧疚感。有的家长经历了中年失业,收入缩水,小孩的暑假安排也大幅降级,甚至不敢再刷别人晒娃旅游的朋友圈,每次看到都会被刺伤。
暑期旅游鄙视链背后真正的问题是,到底怎样才算是度过了一个好暑假?为什么暑假一定要花钱?如果不用钱堆,家长们还能怎么办?
暑假余额不足,一些还没带娃出去旅游的家长,正变得愈加焦虑。
“小孩想去迪士尼,我大哭了一场”
“妈妈,我想去迪士尼了,住酒店,看烟花”,本来玩玩具的儿子突然抬起头眼睛亮亮地对桑瑞说。短暂的几秒里,桑瑞的行动像是掉帧的动画,有些僵硬,她在快速思考如何回答,但大脑是空白的,隔了一会才细声地安抚,“等妈妈规划一下”。
“规划”是桑瑞最近一年频繁使用的词。每次儿子提出游玩请求,桑瑞都会先用“规划一下”当作缓兵之计,但她心里清楚:不知道又要规划到什么时候,很可能就会不了了之。想到这里,桑瑞突然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马上要从身体里涌出来,快步闪进厕所,她捂着嘴闷声大哭起来。
桑瑞把经历分享在了社交平台上,被算法一同推送给她的,还有中产家庭暑期安排“鄙视链”的相关帖子,中产家庭对小孩的暑期安排被分成了几层:顶配是国外度假深度游,非洲看动物迁徙,大西洋追海豚;中间是国内精致游,西北看草原,三亚阳光沙滩躺平;低配版,送回老家,甚至距离更近,家门口商场半日游。
▲
桑瑞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在了社交平台,引发了许多人关注。图/小红书截图
桑瑞不知道这条“鄙视链”是否真的存在,但能明确的是,儿子的暑期安排确实在降级。如果把迪士尼当作参考系的话,原本,一家三口都有迪士尼年卡,之前办的是2599元档位,孩子超过3岁是1949元,三个人加起来就要7000多元,孩子想住迪士尼酒店,一晚3000多元也舍得掏,“把迪士尼当成公园逛,也很少算具体花了多少钱”。
桑瑞在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年薪超过了60万元,但2023年底,桑瑞突然被公司优化了,她把薪水预期一降再降,降到如今的月薪一万元出头才好不容易找到工作,“降了超过70%”。再次想到迪士尼,如果降级办1399元那档,周末几乎不能用,办了不划算,就算去了,“一次停车费100元,进去吃喝买,没有个大几百块出不来”。
当家里的大头收入大幅下降,每月的支出都会被卡死,原本不在意的游玩花费都会被换算成通用“货币”:去一次迪士尼相当于房贷的1/3,几节兴趣班,可能意味着另外某个大项的钱付不出。
对于资产有限的家庭来说,在孩子暑期的旅行安排方面,都有些许微妙的心理。郑雯孩子幼儿园中班放假,婆婆说起小孩的好朋友一家暑假要去三亚,郑雯也有一些落差感,平常俩孩子天天一起在小区附近的小公园里打仗玩儿,这一放假,一个去了三亚,一个只能回老家家里蹲。因为和丈夫是双职工,两人一般寒暑假就让老人把孩子带回湖北老家,还没有在暑期专门带孩子旅行过。朋友圈里,同学的小孩去了国外研学,郑雯也会下意识地把照片点开、放大好几次,“觉得她对小孩好上心哦”。
▲
今年暑假,在日本名古屋丰田汽车产业技术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活动。图/视觉中国
孩子还小,还没有什么攀比心理,也不会提出什么旅行需求。但郑雯隐隐担忧,随着孩子长大,上小学,暑期旅行难免变成一个社交话题。暑期哪儿哪儿都贵,全家出行动辄上万元甚至好几万元,“这对我的家庭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支出,有点不敢想”。
她自嘲,如果暑期安排真的有一条鄙视链的话,回老家可能是在鄙视链的最底端。再往上,是国内游、东南亚、日韩、欧美、非洲、南极,还有一些更为稀缺的体验……
在上海工作的冉婷婷,这个暑假就花了2万多元送孩子去泰国和奥运亚军“切磋”。
小孩喜欢打羽毛球,平时会定期上羽毛球兴趣班。这个暑假,兴趣班组织了两个星期的集训活动,组织去泰国国际羽毛球俱乐部集训,能得到当地专业运动员的指导,甚至还能见到羽毛球世锦赛冠军和奥运会羽毛球亚军。参加培训的不止有中国小孩,还有从欧美国家过来的小孩。集训结束,夫妻俩再飞到泰国领小孩玩几天——一次行程,既学到了,又玩到了。
一趟泰国行下来,算上游玩和训练费用,花了不到两万元。在冉婷婷看来,这趟行程是极具性价比的,“一天的训练费只要100美元
(约716元人民币)
,就算在国内请专业教练,一小时也要三四百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