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8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合法”方式掩护,拉拢策反重点人群,开展渗透窃密活动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例揭示了伪装成友善面具下的真实意图,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
张某是我国某科研院所的涉密研究人员,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遇到一名别有用心的“求知者”。对方不断询问科研项目的敏感情况,并承诺支付“咨询费用”。在利益诱惑下,张某忘记了保密规定和行前安全教育,向他国间谍出卖了大量涉密科研资料。回国前,对方为张某安排了加密传输网站并配备了间谍窃密设备,指使其继续窃取出卖国家秘密。最终,张某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逮捕并受到法律严惩。
刘先生是某生物研究杂志社的志愿者,一天午后收到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参与观察拍摄某生物物种在城区内的活动情况,并表示一旦照片入选将有丰厚奖励。刘先生未作仔细甄别便应约参与。随着项目深入,对方要求标注详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和照片上传至指定APP。刘先生觉得对方身份可疑,随即拨打了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经调查,主导该项目的研究所背后是一家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存在密切往来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在我国多地招募不明真相的志愿者,大肆搜集生物物种分布情况及相关生态信息,对我生物安全、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刘先生因举报有功,受到了国家安全机关的表彰和奖励。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公民,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面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伪装,及时认清其真面目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实施间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以各种名义进行拉拢贴靠等情况,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