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28

从“云端”到“地面”,爱奇艺的乐园新故事有些

【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重回亏损区间的爱奇艺(IQ.US),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

爱奇艺最新披露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1%至66.3亿元,净亏损达到1.337亿元,而去年同期实现净利润6870万元。在8月20日举行的2025年第二财季电话分析师会议上,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表示,公司正充分利用自有IP资源,拓展基于IP的线下体验业务——除扬州、开封的线下乐园外,预计年底前还将确定一至两家新的线下乐园项目。

此前,作为爱奇艺首次涉足线下主题乐园的尝试,奇巴布乐园于2023年暑期启动试营业,定位为一站式“亲子+”微度假目的地。但从市场反馈来看,该项目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

有主题乐园专家分析指出,国际成功案例表明,影视IP从线上内容转化为线下实体体验,需经历长期的内容孵化和持续的热度维护。然而,目前爱奇艺并未组建专业团队负责线下乐园的创意研发、工程建设、市场分析、可行性评估及游客心理研究等工作,缺乏将影视IP有效转化为实景娱乐体验的系统化能力。

表现平平的爱奇艺奇巴布乐园

2023年7月15日,由爱奇艺授权奇巴布乐园独家运营方Qliday Production与北京世园公司合作打造的首家线下亲子主题乐园——爱奇艺奇巴布乐园正式开始试运营。

该乐园位于北京延庆,占地约6000平方米,涵盖七大主题空间、超过200项游玩项目,并引入《嘟当曼》《恐龙萌游记》两大爱奇艺自制动画IP,目标客群为3—12岁儿童及其家庭。

尽管奇巴布乐园明确瞄准亲子市场,试图通过亲子IP实现商业变现,但实际运营情况并不理想。

旅界创始人张浩熙对观察者网表示,他曾到访该乐园,或许因地理位置远离市区,工作日期间游客稀少,园内设施较为冷清。游乐项目多以海洋球、沙坑等常规内容为主,入口处的大屏幕甚至处于关闭状态。

“若非酒店套餐附赠门票,大多数游客恐怕不会专程前来游玩。”张浩熙称,从当时大众点评仅3.7的评分来看,奇巴布乐园难以被视为成功项目,这也令市场对爱奇艺主题乐园的前景产生更多疑虑。

但观察者网发现,目前大众点评平台已无法检索到爱奇艺奇巴布乐园的相关点评信息。2023年开园期间使用的购票小程序“北京世园奇巴布乐园”也已下线。在飞猪、途牛等OTA平台上,同样无法找到该乐园的门票购买入口。

影视IP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转化仍面临多重挑战

早在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爱奇艺就已将线下IP体验业务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如今,乐园业务已成为其线下体验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年3月,爱奇艺宣布在江苏扬州建设全球首个爱奇艺主题乐园;同年4月,爱奇艺乐园·开封项目在河南正式启动。


扬子晚报

根据规划,扬州和开封的爱奇艺乐园均致力于将中国影视IP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造以全感体验为特色的沉浸式文娱空间。核心园区计划涵盖全感剧场、全息光影空间、沉浸演艺剧场、影视置景互动、NPC互动体验、派对时刻MR体验、主题活动七大互动娱乐版块。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向观察者网分析称,以爱奇艺目前的实力,尚不具备独立完成线下乐园项目研发与建设的能力。扬州与开封项目的推进,更多是基于两地发展文旅业态的需求,从而选择与爱奇艺合作。

例如,扬州作为热门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景观资源丰富,但在现代化沉浸式娱乐体验方面存在市场空白。若爱奇艺能成功推动影视IP的线下转化,将有助于丰富扬州文旅产品类型,补充现有市场结构,吸引方圆50至10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

然而,爱奇艺在IP转化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有网友表示,“爱奇艺的VR全感剧场单场15分钟,IP复用率上去了,但用户沉浸感被时间切割成碎片,和迪士尼全天候场景粘性根本没法比。”

林焕杰强调,主题乐园产品需通过跌宕起伏、复杂且富有动感的体验设计激发游客兴趣。一款优秀的主题娱乐产品,除了需要有持续的IP热度,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孵化与打磨。

他以华谊兄弟等此前尝试影视主题乐园为例,指出其未能持续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IP热度难以长久维持。又如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的“阿凡达”项目,从卡梅隆导演接手至项目最终亮相,历时长达七年。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地区已是国内主题公园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汇聚了上海迪士尼乐园、海昌海洋公园、南京欢乐谷、安吉Hello Kitty主题公园、常州中华恐龙园、芜湖方特乐园等众多项目。

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教授告诉观察者网,爱奇艺在进军线下乐园的过程中,并不具备营商环境、跨界运营能力和市场容量等关键前提。因此从逻辑上难以断定其扬州、开封项目能够成功。

“从已披露的规划内容来看,爱奇艺乐园仍属于行业常见业态,缺乏显著创新。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其体验内容必须具备足够亮点甚至超前性,否则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林焕杰补充道。

线下乐园布局:战略转型还是市场噱头?

在主题乐园概念日益泛滥的当下,不止爱奇艺,诸如旺旺集团、泡泡玛特、游戏《和平精英》等众多品牌都曾跨界布局线下乐园,但市场反响平平,大多噱头大于实质。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 视觉中国

例如,2023年,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正式开业,这被视为向“中国版迪士尼”迈进的一步棋。然而,其形式上并非迪士尼一般的游乐主题公园。有网友评价称,“泡泡玛特乐园的建设不过是又一个商业套路罢了——占地面积微不足道,项目简陋,游客排队犹如赶集,整个乐园都成了购物的摊子。”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盈利周期和运营成本来看,线下乐园是一项资金密集型业务,需长期投入与耐心。如果爱奇艺能成功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乐园,并通过门票、衍生品、餐饮等多渠道实现盈利,线下乐园或可成为其新的增长引擎。

龚宇在介绍中提到,爱奇艺乐园将采用轻资产模式,即由当地企业承担重资产投资建设,爱奇艺则提供内容、管理及技术支持。

然而,此前华侨城、融创等文旅地产巨头均已陷入经营困境,华谊兄弟也因文旅项目接连亏损不得不在2021年出售掉实景娱乐公司的股权。爱奇艺凭借轻资产模式,能否真正从线下乐园市场分得一杯羹?

林焕杰指出,轻资产运营模式不仅难以保证体验质量与盈利稳定性,还反映出爱奇艺对长期运营线下乐园的信心不足。首先,成功的线下娱乐项目需依靠持续研发和游客反馈不断迭代,若缺乏核心竞争力,将对品牌形象造成反噬。此外,轻资产模式虽在初期投入较低、见效较快,但长期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既要维护品牌形象,又追求业绩回报,却不愿投入重金——天下没有这样轻松的事。”林焕杰表示。短期来看,爱奇艺布局线下乐园更像是一种市场噱头。真正实现影视IP向实景娱乐的成功转化(如迪士尼、环球影城及华强方特),必须依靠雄厚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和坚定的战略决心。而从已公开信息来看,爱奇艺并未展现出长期投入线下乐园的明确决心。这意味着,其线下乐园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K82KNIOL051481US.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