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30

“投诉举报”岂能沦为牟利生意 职业索赔乱象频发

长沙市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市共接收处理投诉举报43.68万件,其中职业索赔投诉举报达20余万件。此前,长沙20多家蛋糕店被同一人以“蛋糕上点缀了不能吃的鲜花,违反食品安全法”为由举报并要求赔偿。从职业索赔的诉求热词词云统计来看,牟利性投诉举报人的重点索赔方向集中在食品过期、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领域。

维权本是消费者手中的“利剑”,是市场秩序的“安全阀”。然而,现在有人把这把剑磨成了“算盘”,将投诉举报做成了“生意”。长沙20多家蛋糕店被同一人反复举报索赔,这是当下“职业索赔”乱象的一个缩影,借“维权”之名行“围猎”之实。

从食品标签到广告宣传,这些“维权专业户”像猎人般精准围猎,他们的目标不是维权,而是索赔;不是净化市场,而是榨取利益。那些盯着食品标签、广告宣传“挑刺”的“专业户”,并不是真为消费安全较真,而是瞅准了小商户怕麻烦的心理,把“索赔”当成谋生手段。有经营者被同一人举报400多次,门店不是在应对投诉,就是在去协商赔偿的路上;基层监管部门一半精力耗在这类投诉上,本该查伪劣、护民生的力量,倒成了“职业索赔产业链”的“陪跑员”。这根本不是守护权益,而是对营商环境的隐形消耗。

这种“生意”的破坏力不容忽视。当投诉从“维权工具”变成“牟利武器”,伤害的不仅是经营者。小蛋糕店为防举报不敢用新鲜装饰,小超市为索赔把临期商品全下架,最终消费者可选的东西少了,市场本该有的烟火气也淡了。就像长沙那20多家蛋糕店,本想靠手艺挣口饭,却被“职业举报”缠得焦头烂额——这种畸形的“生意经”,本质是在啃食市场的诚信根基。更有甚者,一人反复购买同类问题商品索赔,或多人共用同一号码轮番投诉,其动机昭然若揭。这不仅是对经营者合法经营的恶意侵扰,更是对消费者集体维权资源的无情挤占与公共信任的严重透支。这不是维权,而是以“维权”为名的骚扰勒索,浪费行政资源,扰乱市场秩序,最终损害的是真正需要维权的消费者利益。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30/48775759.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