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14

郑州二里冈的商代牛肋骨刻辞!

郑州二里冈的商代牛肋骨刻辞。夏蝉鸣翠,文脉流芳,在盛夏七月的清朗晨光中,文博爱好者们再度相聚“商都讲坛”,共赴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之约。

7月12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先生以“商代甲骨文溯源——郑州二里冈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探秘”为题,带领现场听众开启一场跨越70多年的学术探秘之旅。

郑州二里冈的商代牛肋骨刻辞!

1953年4月,郑州二里冈的考古工地上,一片带刻辞的商代牛肋骨意外出土。这是安阳殷墟之外,首次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也是郑州地区甲骨文的“首秀”,消息一出立刻惊动学界。然而,原件在五十年代夏鼐先生查阅后便鲜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于是,这片牛肋骨刻辞成了学界魂牵梦绕的牵挂。七十余年来,学者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追寻与探究。因为,这块小小的早商刻字骨,却标识出历史长河中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刻度。

郑州二里冈的商代牛肋骨刻辞!

讲座中,李维明先生以清晰的脉络、翔实的资料,将这片刻辞的故事娓娓道来。从1953年考古工作者的偶然采集,到此后数十年间学界的多维论证,再到其历史价值和意义的达成共识,直至如今保管地的确认。国宝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听众的心弦。在时代考证环节,李先生结合商文化编年体系、相关实物资料以及梳理学术文献,明确指出这片刻辞属于商代早期二里冈文化遗物,早于晚商甲骨文,是探索商代甲骨文源头的重要线索。历史的轴线在此延伸,历史的信度在此丰厚,早商先人的精神世界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郑州二里冈的商代牛肋骨刻辞!

最引人入胜的是对刻辞的释文解读。李维明先生聚焦刻辞上的“乇”字,通过与其他商代文字的对比研究,对“乇”字进行了补识,这一成果为争论30余年的“郑亳说”提供了关键的文物支撑。大家被翔实的考古资料所吸引,也仿佛穿越到3600多年前的郑州商都,目睹先民以刀为笔、以骨为纸的书写场景,触摸到文字背后跳动的文明脉搏。现场听众聚精会神,伴随着李先生的讲解,现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14/48599114.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