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26

企业回应学生溺亡应急队38分钟到场 安全生产漏洞凸显

手抖得无法和人交流。这句沉重的话语,出自一位失去至亲的大学生家属。2025年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内蒙古中国黄金集团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时,因格栅板突然脱落坠入浮选槽,不幸全部遇难,一名老师受伤。其中一位刚保研的学生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985大学生,他的逝去让一个家庭的希望瞬间崩塌。

企业回应学生溺亡应急队38分钟到场

这起事件不仅夺去了六个年轻的生命,还暴露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漏洞。家属们抵达满洲里,唯一的诉求是还原真相,不让相关责任人逃脱责任。浮选槽内充满磨碎的矿石粉末、水及腐蚀性、毒性药剂混合的黏稠矿浆,密度远超于水,且含有高速旋转的叶轮。一旦坠入,生还几无可能。覆盖其上的格栅板理应坚固耐用,能承受多人重量。然而,此次事故中格栅板的脱落,暴露出其可能因年久失修或药剂腐蚀导致承压能力下降,安全隐患并非一日之寒。涉事公司虽曾宣称实现“零事故”安全目标,并拥有浮选槽结构专利,但其安全检查中仍发现多条隐患,揭示了风险评估的盲区与安全承诺的脆弱性。这并非孤立的“意外”,而是安全管理长期积弊的集中爆发。

悲剧不仅仅是技术故障或偶然意外,更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的体现。一个承重部件的失效,折射出日常维护检查的敷衍,风险评估的缺失。当高校将学生送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时,企业有责任提供绝对安全的学习环境。然而,涉事国企未能履行“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承诺。回顾历史,类似的高危行业实习事故并非孤例,例如2014年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爆炸案,都曾暴露校企合作中安全责任追究的困境。相比之下,德国等工业强国对矿业实习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和严格标准,我国在风险评估、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方面仍有巨大差距。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26/48654881.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