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27

我国感染最多的蚊媒疾病有哪些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需警惕

随着气温上升和降雨量增加,蚊子活动变得更加频繁。最近,广东佛山出现了由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起了人们对蚊媒传染病的关注。

蚊媒传染病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公众需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我国广东、云南、广西等多个省份曾多次发生本地疫情。潜伏期一般为1到14天,多为5到9天,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甚至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截至7月20日,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285例,均为轻症病例。健康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将在人体内潜伏1到12天,一般为3到7天。感染后,患者可能会短时间内出现高烧,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并伴随明显的关节疼痛,尤其集中在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持续数天至数月。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相似,都是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伊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它们的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中,瓶罐、废旧轮胎、花盆等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温床”。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27/48657054.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