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27

医学生飞机上救人 被质疑有无资质 善意与资格的拉锯战

听到广播时手在抖,但医学生的使命感推着孙毅杰向前。当他在EU2763航班上起身救人时,并未预料到这场万米高空的生死救援会在落地后引发更大的讨论。尽管他的专业处置赢得了机组的感谢,部分网友却对他的学生身份提出质疑:“大二就敢救人?”“有行医证吗?”这场关于善意与资格的争论暴露出社会认知中的断层。

7月19日下午2点30分,武汉飞往阿克苏的航班上,紧急广播突然响起。一位20多岁的女乘客面色苍白、双手颤抖,瞳孔涣散。孙毅杰立即判断她可能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这位大二医学生与机组配合,让女乘客平躺、吸氧、喂糖水,并持续监测直至飞机降落。女乘客自述曾有呼吸心脏骤停病史,这次专业干预避免了可能的悲剧。

武汉大学官微发文表扬这一义举后,舆论出现分歧:有人赞叹“医者仁心”,更多人质疑“大二学生是否具备施救资格”和“非法行医风险谁来承担”。这场始于善意的救援意外成为检验社会信任的试金石。

首波质疑集中在专业资质上。一些网友认为大二学生连解剖课都没上完,质疑其操作的专业性。然而,孙毅杰所在的武大医学院,大二学生已系统学习急救知识并通过“早期临床接触”制度在急诊科完成144小时实践。法律博主援引《民法典》第184条指出,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不承担民事责任。机组人员公布的感谢信和患者合影也直接粉碎了“处置不当”的猜测。舆情监测显示,话题标签24小时内从#医学生炒作嫌疑#逆转为#致敬未来的白衣天使#。

医学生群体集体发声成为关键助力。他们晒出大二课程表,展示已完成的核心课程如系统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等,并强调急救实训是必修环节。“我们或许不是专家,但绝对比普通人更懂生命支持。”这条帖子获3.2万转发,让公众开始重新审视医学教育的进阶规律。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27/48658183.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