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31

间谍竟利用共享充电宝窃密 警惕背后的隐私风险

出门在外时,手机电量低于50%会让人感到非常焦虑。共享充电宝成了现代都市人的“救命稻草”,插上数据线后安全感倍增。然而,不法分子却将黑手伸向了这些小小的设备,利用它们窃取个人隐私甚至国家秘密。因此,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需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硬件改造是其中一种窃密手段。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或别有用心者可能在共享充电宝的生产、销售、投放等环节中植入微型计算机芯片。这种被改装的充电宝在为用户设备充电的同时,还能建立隐蔽的数据通道,快速窃取通讯录、照片、视频、社交账号及支付信息等关键数据。

权限陷阱也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当用户急需给手机充电时,攻击者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设置诱导性提示,如“是否信任此设备”或“是否允许USB调试”。一旦用户点击“信任”或“允许”,攻击者就能绕过安全限制,控制用户的智能终端,实施进一步的窃密和破坏活动。

软件植入则是另一种隐蔽的威胁方式。恶意代码如间谍软件、木马病毒或后门程序可能预先潜伏于共享充电宝中。当用户连接此类设备后,这些恶意程序会悄悄进入智能终端系统,并在后台持续运行,使用户的手机变成全天候的监视器。

此外,共享充电宝后台运营数据也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境外间谍机构企图非法获取并分析这些数据,以监控特定敏感人群的行为轨迹和活动规律,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报收集与危安活动。

面对上述风险,公众应提高警惕,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选择信誉良好的主流品牌官方投放设备,避免使用来源不明或外观异常的共享充电宝。同时,不要轻易授权非数据传输类设备访问智能终端,拒绝不必要的权限申请。若发现手机异常发热、耗电剧增、运行卡顿或出现莫名广告,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帮助。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在联网智能终端中存储涉密信息,不将其带入涉密场所,也不将涉密终端连接至共享充电宝等联网设备,从源头上彻底阻断泄密风险。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31/48675027.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