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7-31

环球时报:坚决反对网暴《南京照相馆》 正视历史,拒绝虚无主义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中脱颖而出,上映仅6天票房就突破7亿元,预测总票房将超过30亿元。影片凭借其极高的艺术品质,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成为继春节档《哪吒2》之后又一部现象级影片。然而,随着影片热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个别平台上,包括该片导演在内的主创团队遭遇了具有明显指向性的恶意攻击,甚至形成了针对个人的网络暴力。这种网暴乱象以艺术讨论为名歪曲历史、制造历史虚无主义,但表现更激进、性质更恶劣,因为这部电影的核心题材是日军侵华期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照相馆》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罪证——相机胶片的传递作为主要线索,与近年来国际社会主动将“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等史料捐赠给我国形成呼应。影片超越传统意义上“宽恕”或“理解”侵略者的套路,通过对日本青年军官转变的刻画,准确指出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作为一种生态是如何不断自我繁殖与自我扩张的。影片也让人看到,除非对军国主义进行彻底清算,否则始终存在军国主义卷土重来的风险。整部影片将历史现场的草蛇灰线以较高的完成度呈现在大银幕上,既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的鲜活缩影,也是反法西斯文艺的重要作品。

反法西斯文艺并不只是中国独有的文艺和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思想性,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在文学、影视、美术、音乐等不同艺术门类中,《辛德勒的名单》《第五交响曲》《安妮日记》《人间的条件》《格尔尼卡》等众多文艺经典代表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些作品对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不同形态的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展现了全人类对法西斯主义的痛恨和反思。这恰恰是因为反法西斯文艺不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体现。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731/48677633.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