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3

广东网红景点5人被水冲走3死2失联 暴雨催化的悲剧

8月1日,广东惠州惠东县白盆珠镇的网红景点“爱心潭”(又称“连心谷”)发生了一起悲剧。六名游客在戏水时被激流卷走。截至8月3日,搜寻到的三人已无生命体征,另有两人仍然失联。这场由暴雨引发的灾难揭示了网红经济背后的隐患——未开发的野景点、缺失的安全警示以及盲目的打卡潮,将自然美景变成了死亡陷阱。

广东网红景点5人被水冲走3死2失联

据官方通报,六名外地游客驾车前往爱心潭游玩时,恰逢当地突发中雷雨。暴涨的河水瞬间形成了湍急暗流,将五人冲入深潭。现场画面显示,爱心潭周边岩石湿滑,没有防护栏,只有一处小岛成为临时避难所,一名被困者获救。当地居民透露,该地因心形水潭而在社交平台上走红,但水下暗流复杂,雨季水位瞬息万变,却被一些博主包装成“小众秘境”。

社交平台充斥着关于爱心潭的攻略,博主们用“玻璃水”、“出片圣地”等标签吸引流量,却很少提及“禁止进入”的标识和山洪风险。类似悲剧早有先例:清远“一线天”五一期间驴友溺亡,家属向21名同伴索赔86万;阳江海陵岛两名男子翻越围墙进入废弃观景台坠崖。尽管部分平台标注了“存在风险”,但这些提示常被折叠或弱化。专家指出,博主隐瞒危险涉嫌侵权,平台若纵容风险内容传播,需承担连带责任。讽刺的是,悲剧发生后,同类“野景点攻略”仍大量存在于推荐页。这些野景点普遍存在设施真空的问题,缺乏救生员、护栏和预警系统,仅靠简陋的警示牌,垃圾堆积暴露了管理缺位。救援困境也十分明显,地处偏远山区,信号中断、地形复杂,专业救援难以及时抵达。此外,违法成本低,保护区间歇性设卡难以阻挡游客的侥幸心理。法律界指出,《民法典》明确“自甘风险”原则,但组织者若未提示危险或隐瞒禁令,仍需担责。每一次违规探险都在消耗公共资源。北京箭扣长城救援队员殉职、哀牢山四人遇难事件,都是血的教训。惠东县文旅部门紧急发声,夏秋汛期严禁进入未开放区域,山洪、落石、野生动物攻击风险极高。然而,这样的警告能否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答案仍在风中飘荡。

当“网红推荐”变成“死亡导览”,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由的边界?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3/48686274.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