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6

明日立秋!4大特点3个提醒 早看早准备 晚秋多雨需防涝

今年闰六月,立秋来得晚了。路边买西瓜的大妈一边挑拣,一边念叨着得多囤几个瓜啃秋。原来,今年的立秋确实不一般,具备“闰六月立秋、晚立秋、睁眼秋、秋包伏”等特点,这样的组合实属少见。

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8月7日13时52分,农历为闰六月十四。这种“闰月秋”现象在古人眼中可能打乱常规气候节奏,引发危机。民间判断早立秋与晚立秋有两个标准:一是看月份,农历六月为早,七月为晚;二是看时辰,中午12点前为早,之后为晚。今年立秋在闰六月,按月份看似可算“早”,但具体时间在13时51分,按时辰则属“晚立秋”。老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预示着今年立秋后天气可能仍比较炎热,需注意防暑降温。

今年立秋交节时间出现在白天,因此属于“睁眼秋”。民间有谚语“睁眼秋涝不休,闭眼秋收又收”,认为睁眼秋可能雨水较多,甚至引发洪涝灾害,提醒人们需要注意。此外,今年还属于“秋包伏”,即立秋后才进入末伏。老话“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死牛”意味着高温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

立秋标志着自然界“阳气始收,阴气渐长”。从今年的特点来看,秋后炎热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地表积蓄的暑热未散,湿气渐起,容易形成“外热内湿”、“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容易损伤人体脾胃。《黄帝内经》警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时若贪凉饮冷、过度依赖空调,极易导致“湿邪困脾”。

在饮食方面,南方适合“啃秋”,但西瓜性寒,体质虚寒者不宜多食。北方“贴秋膘”不宜操之过急,避免大鱼大肉加重脾胃负担,可以循序渐进增加瘦肉、蛋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多食百合、银耳、莲藕、梨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在农业方面,“晚立秋+秋包伏”可能带来持续的“秋老虎”,水稻等农作物易遭遇高温热害。晚立秋还意味着作物成熟期可能推迟,如果后期冷空气提前南下,遭遇早霜冻,尚未完全成熟的作物将面临严重冻害风险。应对措施包括灌溉避正午以防叶片灼伤,及时清理田边杂草以保证通风透光,根据墒情科学灌溉,抓住湿度降低时机晾晒已收获的早秋作物,并密切关注天气和病虫害动态,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这些情况,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6/48697173.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