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08

一些擦边科普医学账号引流后各种带货 医生带货乱象频发

近日,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批标有官方认证医生身份的账号,频繁使用类似话术发布医学科普视频,集中推荐某款“神药”。这些账号通过视频引流后再通过软广、橱窗形式带货。更有部分认证医生账号为快速引流,内容方向“跑偏”,将两性健康作为流量突破口,借用“擦边”话题吸引关注。

这种现象在医生自媒体账号中并不少见。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执业医师通过自媒体科普已成趋势。然而,部分账号乱象严重,不仅超出注册执业范围跨专业科普,在涉及生殖健康、两性疾病等专业领域时,更常采用夸大病情、模糊诊断标准等手段,甚至辅以性暗示博取流量。待粉丝积累后,便转向商业化运营,通过软性植入、直播带货等形式违规推销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功效,严重误导消费者。

监管部门可依据广告法、医师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处罚(罚款、封号)、行业惩戒(暂停执业、吊销执照)等措施;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平台若未尽审核义务,也须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医生跨界带货是否违反医师法“不得利用职务牟取不正当利益”规定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借助医学专业背景或医务人员身份影响消费者。医师职业承载公益责任与社会信任,必须隔绝商业侵蚀。在工作期间或以医院、医师身份带货,明确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中“严禁向患者推销商品或服务并从中谋取私利”的规定。即使业余时间以个人身份直播带货,也需遵守严格限制:不得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等涉嫌违反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规定的产品;直播身份不得与医院挂钩,禁止利用职业、职务或医院名称推销,否则损害职业及行业公信力;警惕变相推销,如暗示“有某方面问题,不妨试试××药物”,尤其针对独家产品,仍属违规。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08/48703826.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