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跟着“丑”鞋动线旋转跳舞,对着无边抱枕流线猫堆猛拍照,在变形镜前对着“丑”衣服自拍,对着“丑”头套写生……
随着淘宝丑东西艺术策展、落展、观展持续,最近半月,杭州人民迎来了“审丑”情绪共鸣高峰,杭州市民要么在去逛“丑术馆”的路上,要么在社交媒体上感慨“救命,太丑了,但越看越上头”。据了解,开展仅一周,日均观展人流量超过3000人。
8月7日,淘宝丑东西项目组邀约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副院长刘益红、简单心理APP 创始人兼CEO简里里、消费投资人黄海、胖鲸传媒创始人范怿以及淘宝商家蝴蝶公主等嘉宾,在杭州天目里发起了一场“丑时已到·议丑”圆桌论坛,通过解构“去中心化审美”对当代年轻人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影响,详细解析了网友们对“丑东西”的欣赏、讨论和思考。
常言道,“各花入各眼”。自古以来,人们对美丑的界定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但发展到Z世代成为话题引领者的当下,年轻人对丑的、抽象的、离奇的反传统向度的东西更容易产生超乎预期的兴趣,甚至形成圈层和集体共识。
“某种意义上,丑东西变成了年轻人反主流、多元化需求的情感容器与社交符号”,简里里认为,审丑热不仅拓宽了大家对美学的理解,多了表达自我的方式,更多展现了这届年轻人积极向上、开放包容、追求真实的生活态度和智慧,“以丑东西为例,这些反美学的、抽象的东西将激发年轻人找到情感和圈层归属,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刘益红看来,此次和淘宝丑东西联合策展,是洞察到了“去中心化审美”的趋势,“不同于经典、崇高、永恒的艺术,以‘丑东西’为代表的艺术它们更鲜活、跳跃、多样,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价值的补充,它们正在驱动更多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年轻人的消费从价格和功能转向追求自由、丰富、奔放,从‘艺术审丑’走向‘消费审丑’。”
因为美和丑的定义本身没有界限,会像摆钟一样是流动的,过程中让年轻人真实的释放情感找到归属和认同,进而形成新的文化艺术和消费。刘益红认为,“‘丑东西展’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关于美丑的钟摆已经在滑动中了,并且产生了推进大众审美前进的动力”。正如展序中所言,《丑时已到》并非为“丑”正名,也无意颠覆既有的美学价值,它更希望观众悬置习以为常的审美判断,去感知这些“丑东西”所蕴含的未被规训的生命力,以及它们所潜藏的创造之力。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策展中发现,观众除了对线上一贯火热的青蛙勺子和绿马头套等热门丑东西低门槛共鸣外,对无边抱枕流体猫堆、蟑螂堆以及丑萌感更足的挂件、以及出自蝴蝶公主家的闺蜜连体衣等驻足感和讨论度更高。其中,流体猫堆更是通过猫条感的无边抱枕堆积,表达出了“丑”的意象是流动的这一观念。
“这些乍看很丑,但本质上充满了情感链接和态度传递的产品能牵动大众,也是它们突破小众圈层后必然趋势”。从借钱开店做设计、什么都不懂到“虎上山连裤袜”火出圈,再到新品牌SECOND CALLING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注意力,蝴蝶公主认为,“追求真实的需求也是新品牌能很快在淘宝上连接到一大批粉丝的根本原因”。
在投资人黄海看来,用户永远对小众、非标、“不一样”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对于个性化初创 IP最核心的需求是让更多精准圈层的人群看到和连接上,“这是从0到1正向循环的开始”。黄海称,充满个性创造的IP是“个性经济时代”能让商业IP避开同质化竞争的有效路径,甚至有机会创造高溢价。“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从‘艺术审丑’到‘消费审丑’之间转化的路径并不长,‘丑东西’表面上看是流量密码,但它是更真实的、有力量的,本质上是 IP创新创造带来的长尾效应和商业活力,这恰恰也是有数百万中小商家的淘宝的魅力所在”。
资料显示,淘宝作为全国最大的线上购物平台,85%供给都来自于中小微企业。而在另一端,淘宝也连接着全国最大规模的购物年轻人群。在年轻人精神需求很快反应到物质消费的过程中,当代年轻人对多元、个性、不完美、治愈价值感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既能进一步吸引同频年轻人聚合在淘宝,同时又能调动百万灵活的中小商家自由创意开发出更多能连接到年轻人需求的个性化、创新性、多元感的商品。
“商家们创意的千奇百怪的‘丑玩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买单,创意创新的商品也在淘宝上快速增长。”淘宝丑东西项目组负责人胡昱介绍道,“丑东西作为一个平台IP正在积极赋能更多的中小商家借力放大自己,开始推动供需两端和商业生态产生可持续的良性价值。未来,淘宝丑东西将持续做好年轻人的沟通,也会从经营政策上积极鼓励中小商家个性化、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