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1

打广告就封号,美团做了个不让赚钱的“小众点评


不知道美团是不是外卖掐架掐上头了,怎么开始左右互搏,打自己人了。。。

前两天突然上了一个叫鸭觅的软件。

注意,不是找鸭的,人家是找饭的。

它的定位世超一句话就能概括:只做美食点评的【 小众点评 】。

这不明摆着要跟自己的大众点评抢生意吗?


有意思的是,它的运营负责人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说: 不考虑盈利,只做口碑。

不知道大家什么看法,一个大厂产品吹这种牛皮,我是不信的,抱着好奇心,世超就去研究了一下。

首先声明,没恰饭,我甚至不太看好这 App 的未来。

鸭觅目前还是个雏形产品,算是美团内部的一个初创项目。甚至现在只有 iOS 版。而且,服务范围仅限北京地区。

世超本来还想说,看看它能在杭州这个美食荒漠找出什么花,是我不配了。


好在切一下 IP 也能用,一点进主页,最大的感觉就是简洁,甚至有点极简。

不同于大众点评又是美食排行、又是必吃榜、又是必住榜的。

鸭觅就几块功能,底部的导览栏分为【 首页 】、【 推荐官 】、【 动态 】和【 我的 】。

首页除了一个专辑,就是餐厅排名。信息流也是简单明了的单列显示。

左为鸭觅,右为大众点评


逛了一圈,我发现有挺多基础功能和大众点评高度雷同。

这里世超就简单介绍一些,不同的小功能。

比如首页的顶部是官方整理的推荐餐厅合集,有点像网易云音乐的歌单一样,一个歌单一个题材。就比如吃饭综艺《 一饭封神 》、北京地道儿豆汁店老板推荐等等。

可惜的是,因为上线实在太急了,目前满打满算就 5 个专辑。。。


再比如【 动态 】功能,类似于美食朋友圈。

会根据你的地理位置,给你推附近人写的美食图文。

如果你和某些人口味来电,关注了对方。那他发的动态,就会显示在关注列表里。

这功能挺实用的,之前我在小红书刷到一个余杭区网友,他推荐的几个吃的,都是我认可的,说明我们口味很近。

我就关注他,他推什么,我就吃什么,踩雷率能低不少。


不过,鸭觅最特殊的还是首页里的餐厅排行。

大家仔细看会发现每一条消息下面,都会显示几把勺子,还有一条评论。这两个就是鸭觅的核心功能。


一个是评分系统:金勺子餐厅。

虽然同样也是食客们给餐厅打分,但鸭觅用更简单的三把勺子,代表好吃程度,分别是:

值得专程去、值得绕路去、值得顺路去。

勺越多越好吃。


看完这些,世超有点幻视隔壁米其林餐厅那套东西了。不过,两边差异还是很大的。

拿到三把勺的四家顶级餐厅,确实是当地知名的食府。

烹饪和环境都讲究,我司的北京孩子,也给出了不低的评价: 都这价了确实挺屌


但除了这四家外,其他拿俩勺的选手,基本都是更平民化、更接地气的馆子。

不和米其林一样讲究什么极致的环境,就只看口味和菜品。甚至人均 17 块的炒肝店也入选在列。


除了看勺子多少,另一个就是餐厅评价。

大众点评是人人都能给餐厅打分、写评价。这模式好是好,但也给商家刷好评、买水军、删差评留了后门。

鸭觅为了保证无广的纯粹性,引入了推荐官模式。

官方自己去挑了一批能吃会喝的食客,或者是有名的厨师,作为推荐官入驻。

虽然我们也能评论,但官大于民, 平台会优先显示推荐官的评价,防止有人水贴刷广子。


最重要的是,根据运营负责人发的帖子来看。

如果推荐官有打广告,收钱恰饭的嫌疑,他们就会重拳出击,出手清退。


说实话,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世超我个人觉得这个 App 还挺香的。

功能简单,界面干净。一些小的设计,体验感都还不错。

比如会显示评论用户到底几刷门店了。 不用点开头像,就能验其成分。


点到推荐官的主页里,可以根据距离远近来排序筛选餐厅评价。

毕竟对于吃饭这件事来说,前往餐厅的成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而且,这个想法确实挺好的。

现在到处都是真假难辨的探店贴,世超 早就对整个互联网失去了信任,但又无能为力。

想在网上找点真好吃的馆子,比登天还难。


只是想法好,并不一定能活下去。越用,世超就越好奇: 它到底能撑多久。。。

感觉每隔一段时间,大厂就会出一个这种青春版应用。

我还记得 2022 年年初,阿里、字节、腾讯、百度、知乎全员疯狂上新。字节做了 “ 识区 ” ,阿里做了青春版淘宝 “ 态棒 ” ,腾讯做了 “ 音兔 ” 。

这些应用也都主打简洁,没有广告,要做好社区生态。

但它们就像是大厂们丢进水池的石子。水浅的,可能还能爬在岸边多趴一阵,水深一点,那直接有去无回。

“ 青春版淘宝 ” 时尚社区平台态棒


因为这玩意注定和大厂的逻辑是相悖的, 你搞这么简单直白,怎么做商业化,怎么完成 KPI ?

为了保证收益,大家慢慢都会被迫都往里面东添一勺,西加一块的。

但一旦开始琢磨咱们兜里那几个子,社区氛围就很容易变味。

毕竟大众点评最开始,也是小众点评。

最重要的是, 如果靠美食推荐盈利,那内容就难做好;如果做好了内容,就很难赚到大钱

世超把头想破了,都想不出一个体面赚钱的法子。


抱着好奇心,我就去联系了一下他们的开发人员,对方给我透露了一点点内幕消息。

首先就是不盈利这事,应该是真的。

一方面现在怎么活下去才是要紧事。鸭觅 DAU 目前还只有一两千,没空去琢磨几千万日活才该想的事。

另外美团对他们也没有盈利的指标,主要就是想测测这个模式,到底能不能跑通。 他们内部的定位是,起码未来两年内都不考虑变现

但世超这说点不中听的,平台不赚钱就算了。你美团家大业大,少赚几个子就少赚了。

我辛辛苦苦探店发内容,凭啥不让我赚米,我陪你美团玩过家家呢?

赚不到米,我为啥要在你这发贴呢?


虽然平台还是会给 50-1000 的美团卡激励。但这和其他平台大 V 、网红们的恰饭力度比,就有点不够看了。

所以,鸭觅避开了靠这行赚钱的 MCN 美食博主们,找了一帮特殊的人来当推荐官。

在这个内容爆炸的时代,你探店能火,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会吃。看的是会不会玩流量、做内容。

有些真正会吃的人,因为用不来那些 “ 绝绝子 ” 的形容词,不会运营账号,就被慢慢边缘化了。

咱们想要一个没水军的干净互联网,这些大牛也需要一个能分享真实美食体验的平台。

在鸭觅虽然捞不着钱,但他们的内容会被优先曝光,平台也不搞什么刷帖冲榜。

不少不差钱的食客们,还是愿意来试试。


聊到这,世超能大致明白美团到底想做什么,但也很难完全认同。

就北京一座城市,平台还能慢慢地筛人。未来人一多,怎么管得过来?

根据对方的说法,鸭觅打算铺到 10 座城市,一座城市请 100 个推荐官。假设一个人单月发送 10 条探店的内容,那么平台就需要审核 1 万条推文。

按照现在探店博主们 “ 影帝 ” 级别的演戏水平,国家反诈中心来了,都得倒贴 200 。


不过上面这些问题,其实说到底就是钱的事。

要是美团自己愿意持续地砸钱,这事就能有点看头。 对美团来说,破这点财对它自己也是利远大于弊。

烧点钱搞一款找回初心的产品,算是一次不亏的形象修复。

在营销和广告淹没的今天,能有这么一个 “ 反叛 ” 的应用出现,对咱们吃饭的人来说,也是件好事。

就是不知道这份纯粹,到底能够维持多久了。

撰文:star

编辑:莽山烙铁头 & 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鸭觅App


来源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K6L08IK6051196HN.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