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似乎感受不到刘亦菲的某种激烈地变化。
这种感觉不只是皮相上的,更在于一种精神状态和处事方式。娱乐圈翻天覆地好几波,她总有一种波澜不惊的稳定感。
她不上综艺,也很少发社交媒体,所谓存在感好像对她完全不是个事。但见与不见,她都在那里,不刻意刷存在感,反倒成就了她独特的存在风格,大家会觉得,嗯,这很刘亦菲。
娱乐圈给人的感觉总是特别匆促,你方唱罢我登场,总不乏一时风头人物,被各种风云际会推到最前排。你会看到铺天盖地都是他们的消息,人人都使尽浑身解数,想保持热度。
这不难理解,娱乐圈跟红顶白,爱与冷落只在瞬间。红了就得趁热打铁,先把该拿到的都拿到再说。在娱乐圈里,很难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但刘亦菲就做到了,23年来,她一共只拍过9部戏,大多数都红极一时。红了也就红了,好像对她来说不是大事,接下来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她的节奏如四季,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稳稳地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进着。
她因此给人一种神奇的恒定感,无论是她演绎过的角色,还是她透露在日常中的生活智慧。这种“恒定感”来自于她的前瞻性,来自于对主体性的把握,也来自于她懂得怎样和时间相处——不被时间损伤,而是在其中不断积攒能量,自我完成。
先说前瞻性。说到这个词,你会不会想起刘亦菲早期塑造的角色,《金粉世家》里的白秀珠?
时间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当年我看这个剧,其实是不喜欢这个角色的,她骄横自我,美是美的,但美得有种侵略性。
原著中白秀珠对金燕西的死缠烂打,是一种本能的占有欲,在金燕西落魄后她试图乘虚而入,不只是不体面,还呈现出那个时代的女性的无力感。
刘亦菲在表演中,巧妙地弱化了角色的非理性,塑造出一个更加清醒果断的白秀珠。
她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中,始终带着一丝与生俱来的骄傲与疏离。前期的纠缠是她无法接受这种幻灭,可一旦看清金燕西的凉薄,她的眼神就立即变得冷静果断,在一个女性只能以自毁复仇的年代里,这就很超前了。
这两年看她演黄亦玫也有类似的感觉。
小说中的“玫瑰”只给我留下一个美得一塌糊涂的印象,她的核心价值就是被男人爱慕,看上去众星捧月,实则还是被动的“睡美人”模式。
而剧中的黄亦玫活出了某种主体性,不管对感情和工作,她都热情洋溢,敢于主动出击。面对所爱,她全情投入,毫无保留,但她也不是那种纯纯的恋爱脑,一旦发现对方不值得自己这般付出,就会想办法抽离。
只有敢于抽离的人,才可以全情投入,因为那投入不是迷失,而是想好了的自我绽放。
做长远的建设,种时间的玫瑰
我时常惊讶于她在角色演绎上的某种超前,但落于刘亦菲本人,或许她并没有那么多杂念,她只是在做当下她最想做的事情,并且日复一日地坚持和累积,带着一种积极且平稳的信念。
前一阵刘亦菲15岁时接受采访的视频走红网络,她那么可爱地说:“我叫刘亦菲,今年15岁,可能大家还不太了解我,但是呢,我会努力演好这个角色,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18年后,刘亦菲接受《环球网》的专访,她说的仍然是:“我有这种热情,要决心去做这件事情,就全心做好,没有其他的杂念。”出演邀约,或是演绎哪一种角色,对她来说,就是一次可以过瘾的机会,她最看重自己能不能不带光环地走进这个人物内心。
▲ 来自环球网《 环球 网文化频道专访刘亦菲:忘记自己,成为花木兰 》
两次访谈,你可以看到刘亦菲的变与不变,“演好”是她永远的信念,十八年过去了,她要应对的不再是缺乏经验,而是面对光环时,内心稳定如初。
她对自己的规划和做事的准则不与流量挂钩,不喜欢被时间被别人的看法绑架。在旁人都快的时候她反而慢悠悠的,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如今,在一个生活波动大,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种时不我待之感,但匆忙的追赶,最终只会变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徒然耗费了光阴。也许我们可以从刘亦菲身上学到更多——
对刘亦菲而言,演员生涯是通过角色体验浓缩的人生。她曾接受《北京晚报》,谈及塑造黄亦玫,她视为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黄亦玫是一个能让我为之激动的角色,角色本身很有张力,待发掘的故事和人物关系线也足够清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
她想了解黄亦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答案,这些答案我不知道怎么说出来。可能只有在表演上,在一些很微妙的细节上,才能表现出来。”
她对世界有好奇心,有开放式的态度,总是在学习,这既成就了她的事业,也是其人生的本钱。我们普通人亦是如此。多学习、经历不同事物,就是积累能经受时间考验的资本。
其次是坚信成长。这些年来,她展现出惊人的心理韧性,高峰上不迷失,寻常岁月里也不慌乱,一路所遇,都视为成长途径,人生里一个个必然阶段。
她用旅行者的心态来面对人生,让自己永远“在路上”。而在路上,不确定才是一种常态,长期主义者是乐于拥抱不确定的。
更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状态里,都要持续地做正确的事。刘亦菲身上就有这么一种朴素且踏实的价值观,也是她能长期稳定的底层逻辑,她不太在意短期的标签,更看重长期的可能。
沉下心来,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那些小事,无论是一个小的决策,还是一些小的坚持,都需要一点点去做好它维护它。
但我们也别只盯着眼前的波动,沉迷或是恐惧于一时的起伏。特别在当下起起伏伏已经是常态的时候,更应该学着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找到那些真正不变的,值得坚持的东西。
曾国藩曾言:“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刘亦菲则是专注手中事务应对命运的起承转合,借“坚持不变”“持续投入”来应对周期的神出鬼没。你看到了,时间终将奖赏那些维护生命的连续性,并在其中不停地精进的灵魂。
如今的我似乎更能体会到她身上的那种有条不紊的珍贵,刘亦菲最新的一条蚂蚁保「时间的玫瑰」短片中,她种下了一片“时间的玫瑰”——
最初,能够确定的,只是有一颗种子正在生长,一朵花准备萌芽。而后,在日复一日四季流转的坚持中悄然吸收养分,生命的厚度也逐渐积累起来,从一株到几株,然后慢慢连成一片,成为花园。
“比时间更珍贵的,是肯花时间的笃定。”短片里的这句话放在当下这个节点来听,似乎更有一种箴言般点拨感。
如今咱们更容易感知到某种浮躁与失控,时代周期在发生变化。往小了讲,从个人的感受,曾经那种高度集中努力一阵子就能收获颇丰的时代真的已经不在了,如今即使日日忙碌高压,努力与付出也不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个人时间的价值正被稀释。
与之相随的,是充满不确定环境中各种风险的提高,比如工作,比如健康,比如未来生活的底线。面对这些逼近眼前的困扰,身边也有朋友干脆就“躺平”了,关掉思考未来的开关,眼前的快乐更重要。这听起来当然充满诱惑,但你知道逃避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而这个短片便是提醒我们,在当下破局之道,恰在定力。与其逃避,不如将目光投向那些“小而确定”的事,并持续笃定的做下去,做好面向未来的长期规划。
这两年也越来越体会到了长期、持续的积累的重要性。处于微利时代,没有认知的积累和规划意识,不仅闲钱留不住,未来的兜底的“压舱石”都可能保不住。
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每个人或许都需要有一笔看得见、够得着的“长钱”。
什么是“长钱”?如何规划一笔“长钱”?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长期课题。因为它是能为你的生活质量兜底的存在。
“长钱规划”同样需要思维,它就像你今天拥有一颗种子,并且愿意将时间当做成本,愿意相信时间的复利,有选择地坚持,有洞察地忍耐,穿越短期的迷雾,时间才会长出新的价值,迎来收获。
在诸多产品中,储蓄型的保险,正是一种非常适合做“长钱规划”的工具。
它帮助你通过长期、稳定的积累,将分散的“小钱”汇聚起来,经由时间浇灌,耐心地培养,成长为未来可靠的大钱。这笔钱可以成为你的养老基金、教育基金、创业基金……可以是应对风险变化的应急储备,也可以作为未来自由规划的底气。
面对不确定,我们并非只能手足无措力不从心,并不是谁跑得更快谁就能抵达未来,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坚持做即使小但正确的,有复利价值的事,同样能熬过周期,用行动清晰描绘未来的确定性。
在蚂蚁保平台开启长钱规划,大平台很安心,普通人也容易上手操作,在支付宝搜【长钱规划】,现在开始为未来的自己迈出第一步吧!
真正的安全感,或许并不是靠躲过不好的周期来对抗一时的不安,甚至不一定与外界环境的好坏直接相关,而是你为未来做了多少准备。
是的,无论是刘亦菲还是咱们普通人,我们都身处时代滚滚洪流,但不是所有人都注定要漂泊,早一步为自己筑起一方“确定的港湾”,就多一份迎风前行的底气。
所谓的“长钱意识”,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的布局,与其将时间交给随机,不如亲自播种在那些值得托付的方向。即使暂时看不到结果也没关系,“有耐心自然会有结果”。
那些默默地学习、锻炼、打磨与认真地储蓄,那些从此刻开始的行动,都会变成力量。愿我们都从今天起,为自己准备好那份能抵御风浪的“长钱”——时间会给予我们玫瑰。
上文:
作者:闫红
责任编辑:阿碗、小鱼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