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5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形态仍是非共识 探索与分歧中的技术路径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形态仍是非共识 探索与分歧中的技术路径。机器人领域正在产生大量“非共识”。去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家比拼的是谁能更快地让机器人走起来。今年,硬件本体开始分化出不同的产品形态以适应不同场景,软件算法则在VLA、端到端模型、仿真数据训练等方面衍生出了多条技术路线。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家公司尝试的技术路径天马行空,甚至彼此不兼容。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形态仍是非共识

这种现象在一个新兴行业的初期是正常的。非共识推动了技术探索,创新曲线经历模仿、发散、收敛的过程,最终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与一些关键公司交流,并梳理了一些公开讨论,发现几个重要且充满争论的领域。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形态仍是非共识 探索与分歧中的技术路径

关于算法和数据的问题,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认为,当前机器人行业对数据关注过多,而对模型的关注不足。他认为,即使有高质量的数据,如果模型架构不好也无法真正落地。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则认为,数据决定了能力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数据,模型能力无法突破。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表示,大脑算法可以先使用简单的传统算法或分层大脑模型,确保在某些场景中落地并获取数据,然后逐步发展具身大模型。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形态仍是非共识 探索与分歧中的技术路径

对于真实数据稀缺的问题,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认为,在具身智能发展的初期阶段,合成数据是关键,占训练数据的绝大部分。自变量创始人兼CEO王潜则认为,手部复杂操作无法通过仿真数据来进化,但导航、走路等任务适合用仿真数据。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强调,互联网数据可以帮助机器人学习智能,通过强化学习进一步激发其智能。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5/48722804.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