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5

亚马逊开打美版外卖战?让我们看看模式相似的京

文 | 一千二百字

由于外卖新业务对业绩的影响正式被纳入,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京东财报可以被视为进入一个新的观察期。“外卖大战”第一回合可谓对京东Q2财报的影响“立竿见影”,在实实在在地拉动收入和用户交易频次的背后,是“三费”的激增与自由现金流的锐减。

就在昨天,亚马逊宣布已在1000座城镇上线生鲜食杂的当日达服务,针对Prime会员实行购满25美元免运费政策,并计划年底前扩张至2600座城。这令与此相关的配送服务商Instacart和DoorDash,以及零售商沃尔玛和Kroger都倍感压力,其股价均应声下跌。

当我们还在对照Q2财报分析京东花费如此大代价挤进外卖市场是否值得时,亚马逊沿着零售“时间轴”的扩张脚步似乎更坚定。两家模式类似的电商公司是否说明,即使未来重新由盈转亏,也必然要走这一步?

“三费”的激增

今年3、4月份是京东外卖投入的快速落地期,尽管外界已预判会带来营销推广费用的上涨,但昨天公布的涨幅还是令人感到一点惊讶。Q2京东的营销开支同比增加127.6%,单季度净增151亿元;营销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4.1%增加到今年Q2的7.6%。该增加主要用于外卖等新业务的推广。

环比看,Q2营销开支增加了165亿元,而Q1取得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是182.6亿元,净利润有109亿元。相当于Q1挣得钱基本都被拿去做Q2的推广增量了,说明市场竞争还是比较惨烈的,当然这里边有一个6.18大促的因素。

研发费用方面,Q2同比增加25.7%,对照今年Q1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速是14.6%。京东管理层最近也说过,为提升外卖系统的体验,公司内部增加了针对外卖的研发投入,还从其他岗位抽调研发人员去支持,相关算法推动交叉销售的工具将在Q3上线。

行政管理开支二季度同比增长53.2%,也比一季度增幅22.2%有明显提升,主要是股权激励费用增加所致。经计算“三费”整体比去年同期上涨95%,基本上翻了一倍。

这也使得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5亿元变成今年Q2的亏损8.6亿元,主要由外卖等新业务所致,主业经营利润率是有所提升的,并靠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保住了整体净利润为正。分部看,京东零售的经营利润有139.4亿元,同比增38%;京东物流的经营利润有19.6亿元,同比减少10%;而新业务经营亏损147.8亿元,基本“抵消”了前两个业务的空间。

考虑“国补”因素

外界看京东进入外卖市场的逻辑很明确,即通过外卖、即时零售这类日常高频单量进一步撬动主业电商交易频次,借助这种协同效应拉动收入增长。重新开疆扩土必然要有重金投入,这里面的核心点就看协同效应是否能符合预期。

京东管理层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表达的意思是符合预期,理由是Q2用户流量、Plus会员交易频次等均有超过50%的增长,是近几年用户活跃度方面增速势头最猛的一个季度;而且商超品类的交叉销售、购买电商品类的转化率都得到提升。进军外卖会让公司短期利润率出现波动,但长期目标不变,保持“高个位数”百分比的利润率水平。

政策上是从去年4月份即Q2启动消费补贴,一开始只针对汽车报废以旧换新,与京东主业关系不大;从去年8月即Q3开始落地家电国补,一直持续至今,补贴比例在15%左右。今年1月和4月两次总计向市场投放补贴1620亿元,但到6月份前后多地出现补贴调整和“限量”,曾有传闻国补停了,实际应该是额度用完了,后续政策上又明确第三、四季度继续发放。

这样看,去年Q2京东不涉及国补因素,今年Q2是它的第一个国补6.18。但一些地方补贴提前用完、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刺激周期,削弱了效果,相当于给15%的补贴额度“打个折扣”。


根据财报,京东零售收入Q2同比增速是20.6%(Q1增速为16.3%),实物商品收入增速是20.7%,拉回到两成以上的增速区间,这里面大部分是由国补和自然增长所致,一少部分是由外卖撬动。Q2外卖所在的新业务收入同比增加92亿元,增幅接近200%。而外卖新业务同比增加的107.6亿元成本,已经覆盖掉相应的收入增量,其147.8亿元的经营亏损在账面上基本都来自于经营费用的增量127.6亿元,比如外卖的营销投入。

也就是说,单看外卖投入是“入不敷出”的,单纯外卖收入的增加赶不上外卖资源投入的增长;而如果算总账,外卖对零售收入的拉动效果还是有一定体现。


对比零售大盘,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今年二季度批发和零售业收入同比增长6%,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幅5.2%。如果单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其中商品零售额增幅为5.3%;而其中餐饮收入增幅从5月份的5.9%骤降至6月份的0.9%。另据北京统计局,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宿和餐饮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7%,利润总额下降67%。这样看,6月份国补调整和新出台的餐饮新规的确减缓了刺激效果。

战略面对抉择

近期京东CEO许冉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明了对“外卖大战”的态度,即不再参与其所谓“恶性补贴”。她认为7月份以来的外卖市场存在泡沫,京东的补贴力度平稳,没有参与冲单。

这或许意味着,二季度151亿的营收开支同比增量在后续将会收缩。从现金流情况看,Q2的自由现金流是220亿元,同比降幅达56%,超过一半,如果按全年看则降幅更大;而截至二季度末京东账面上的现金及等价物有1165亿元,还不包括短期投资和限制类现金。资金状况应对短期的外卖大战应该不算问题,但对现金流消耗较大,因而其持续投入力度可能受到外界猜疑:如果将外卖投放“匀一些”给零售电商,是否杠杆效果更好?如果国补结束、外卖投入收缩,由外卖拉新的客流能否引导至自然增长?现在京东外卖配送队伍和电商快递是分开的,后续协同整合以降低履约成本的空间有多大?

无论从资源消耗还是监管风险上,京东可能都不想再继续打价格战、补贴战。京东管理层也对分析师表示,后续会关注不同渠道投放的ROI组合,会在投入收益上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同时,将外卖作为一个长期战略的目标不变。

为何平台不能各自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侧面从亚马逊加码当日达的举动看,当电商平台在“空间轴”——即商品品类、覆盖区域方面达到一定规模后,边际收益会下降,想要进一步突破增长瓶颈的方式就是打“时间轴”的主意——即配送时效。与即时配送的日用品相比,外卖是更高频的刚需,也不得不走这一步。

但目前看,京东外卖的前期投入过大,倘若国补结束,零售增速的可能下滑预期能否由外卖拉动的增长填补上,需要做出权衡与优化,前提是京东先把外卖的数据样本量做大、系统稳定性做好,现在谈业务深度协同可能为时尚早。

来源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K716J3UA05118O92.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