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6

抗日英雄雕像前祭品被人嬉笑拿走 历史敬畏感何在?

2025年8月15日,吉林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发生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三位老人嬉笑着取走了雕像前的祭品,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这不仅关乎几瓶酒、几个馒头,更在于那份刺耳的笑声,它像一把钝刀,割裂了人们对英雄和历史应有的敬畏。这起事件敲响了警钟,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如何才能守护住对先烈的敬畏之心?这已不再是小事一桩,而是关乎民族文化根脉的生死存亡。

抗日英雄雕像前祭品被人嬉笑拿走

视频中的老人们一边拿走祭品,一边轻松地说笑,甚至调侃“够吃一个月了”。这种行为在许多人看来是“斯文扫地”。网络上愤怒的声浪此起彼伏:“英雄墓前,磕个头再拿也不亏心!”这句评论直指核心:拿走祭品或许可以理解为不浪费,但那份轻佻的态度才是真正令人作呕的。这暴露了现代人内心的“痛感缺失”——当物质极大丰富,一切都可以被消费和娱乐化时,我们对神圣和庄严的感知力正在衰退。

抗日英雄雕像前祭品被人嬉笑拿走 历史敬畏感何在?

嬉笑背后隐藏着现代社会对历史敬畏感的系统性流失。在短视频横行、信息过载的时代,历史被简化为标签和段子,失去了原有的厚重与深度。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啃树皮、吃棉絮”的悲壮,在快餐式新闻和“梗”的狂欢中变得遥远而扁平。当历史沦为枯燥的考试科目,英雄被“去魅”为遥远的符号,那份发自内心的崇敬自然容易被世俗的轻松和功利所取代。更令人担忧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正通过各种隐蔽渠道侵蚀年轻一代的历史观,模糊是非对错,让英雄的形象不再那么高大,甚至被恶意解构。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6/48726919.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