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零售是京东的船,供应链是京东的舵,那么外卖和即时零售这两面帆挂起之后,京东驶入了“顺风区”。
2025年8月14日,京东发布2025年Q2财报,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创近三年来新高;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
本季度,京东的零售基本盘十分稳健,营收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率为4.5%,创大促季最高纪录。
此外,京东重点布局的外卖业务也取得亮眼成绩。二季度,京东外卖业务日单量破2500万单,覆盖全国350个城市,超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在外卖业务的带动下,京东新业务营收138.5亿元,同比激增198.8%。
▲图:京东2025年Q2财报
对此,京东CEO许冉表示,“二季度,京东平台的用户流量、季度活跃用户数以及用户购买频次等均取得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核心京东零售业务和外卖等新业务的持续发展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 2025年以来,中国电商零售、外卖赛道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战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京东可以交出一份量质双增的业绩答卷,很大程度上说明,其坚守的供应链思维,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仅聚焦“平台模式”不同,京东创业之初,就深耕供应链。无论是布局零售、外卖业务,还是加码AI、跨境电商,核心逻辑在于如何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从而才能持续地提升前端的用户体验。
一以贯之的供应链思维决定了,京东不会盲目追逐热点,而是会按照发展节奏稳妥布局符合公司和产业链上下游长远利益的业务。短期内,诸多举措可能见效不显著,但由于蕴含着极强的战略前瞻力,京东可以穿越周期起伏,把握趋势变迁,在产业浪潮中勇毅前行。
一、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
基本盘稳健的秘密
数据是最好的明证。
根据财报数据,2025年Q2,京东零售基本盘营收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6.4%,其中商超品类收入连续6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9.1%,均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图:京东2025年Q2财报
京东零售之所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一直坚持供应链思维,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前后,中国电商赛道竞争异常激烈,诸多电商巨头均靠充沛的现金流大手笔补贴消费者,以图抢占市场。在电商市场上辛苦拼杀了3年的京东,拿到今日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没有人云亦云“烧钱”换流量,而是从当时用户在电商购物上的体验痛点入手,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
尽管自建物流成本高昂,但却可以显著提高服务效率,进而让京东在客户服务上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依托于京东物流,京东零售可以做到211限时达、次日达,如今连祖国最西端的疏勒县、疏附县也能实现当日达了,之前被行业热潮的新疆包邮,京东已经做了15年。
现如今,电商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京东没有通过持续性的补贴,或是放低商品品质要求抢市场,而是坚持供应链思维,从产品、价格、服务等维度全面发力,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全面出众的消费体验。
比如,依托自营供应链优势,京东超市推出了211ml的大品牌牛奶和酸奶,以及211ml和618ml的白酒等一系列拥有京东“标签”的商品。此外,京东服饰还全面上线“安心品质标”,涵盖防晒衣、羽绒服、羊绒羊毛衫等品质商品。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成本,京东开始在物流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不断投入。比如,京东物流已投入全新自研的“智狼”货到人系统。其中,京东物流北京大兴临空智能物流园区的童装仓全仓使用近百台“智狼”飞梯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相比于传统的“人找货”模式,拣货效率提升3倍以上。
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经营效率,京东不像其他企业一样烧钱补贴市场,而是直接将节约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不仅巩固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更探索出一条以普惠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可以说,基于一系列从供应链出发的链路优化,京东逐步建立了“又好又便宜”的用户认知,进而可以在电商产业当下背景下,持续对消费者展现较强的吸引力。
2025年Q2财报显示,“京东618”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领跑行业;京东零售线上业务、线下业态及京东外卖整体订单量超22亿单。618期间,京东APP日活用户创历史新高,3C、家电品类规模、增速位列行业第一,服饰美妆、日百品类增速领跑行业。
▲图:京东618数据
梳理京东零售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京东是一家从创业之初,就坚持供应链思维的企业。这决定了,京东的诸多举措在短期内可能见效慢,但因具有很强的战略前瞻性,随着时间逐渐拉长,大浪淘沙之下,京东会成为“时间的朋友”,进而穿越一个又一个周期,斩获亮眼的业绩。
二、外卖业务一路长虹
战略目标达成
2025年,京东最大的变化,就是切入外卖市场,并取得突破。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Q2,京东外卖业务覆盖全国350个城市,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图:京东2025年Q2财报
对此,许冉表示,“第二季度,京东外卖业务取得健康发展,不仅在订单量增长、商家数量扩大、全职骑手招聘等方面稳步推进,更重要的是与京东零售以及其他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成功达成初期战略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外卖的亮眼业绩,并非建立在“0元购”等恶性补贴的基础上。财报中,京东对外表示,“京东外卖坚持反内卷立场,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绝不为提升市场地位而恶意冲单量、制造市场泡沫。”
显然,与零售业务类似,京东外卖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达成战略目标,也离不开供应链思维的帮助。
根据天眼查公开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外卖产业已发展十数年,并已进入寡头时代,但供应链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外卖平台抽佣过高,导致商家减少食材投入,滋生大量“幽灵外卖”。此外,还有数百万外卖骑手长期缺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会间接影响配送服务质量。
京东加码外卖业务,正是为了解决供应链层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为行业上下游伙伴创造更多价值。对此,许冉表示,“我们相信,通过解决这些行业痛点,能够形成商家、骑手、消费者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模式,重构新的共赢生态,从而获得商业成功。”
为破解外卖行业的顽疾,京东从供应链切入,聚焦差异化的品质外卖,同时为骑手提供社保福利保障,最终创造了新的共赢生态。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京东外卖入驻的品质商家已超150万家,品质正餐订单占比持续提升。为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外卖需求,京东还亲自下场,打造了品质餐饮合营制作平台七鲜小厨。
▲图:京东集团旗下七鲜小厨
据悉,七鲜小厨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合伙人共同参与菜品开发。每道菜的合伙人,京东会给100万元的保底分成,后续还会基于菜品销售进行分成,上不封顶。借助菜品合伙人提供的高质量菜品,京东主要发挥供应链层面的长处,负责七鲜小厨具体的选址、建店、运营等工作,致力于扩大七鲜小厨的市场影响力。
由于七鲜小厨可以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外卖服务,并给菜品合伙人带来高额分成,该业务一经推出,就引爆外卖市场。财报显示,七鲜小厨首店上线一周日均订单超1000单,复购率高于行业220%,带动周边3公里商圈数千餐厅总体订单环比增长12%。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京东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万家七鲜小厨,让品质餐厅摆脱经营压力,实现规模化销售。
除了通过品质外卖打击“幽灵外卖”,京东外卖还洞察到了外卖供应链最关键的配送一环存在福利保障不健全的问题。
入局外卖赛道之处,京东就对外表示,将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财报显示,2025年Q2,京东已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并为这些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的举措,有很强的前瞻性。2025年9月1日起,“社保新规”将落地,用人单位必须为所有雇员缴纳五险。政策对基层劳动者福利保障日趋规范化的背景下,一些粗犷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反观京东一直坚持为基层劳动者的社保兜底,虽然此前有些“吃亏”,但由于已通过供应链变革,率先抢跑一众竞争对手,提前消化了社保成本,反而可以第一时间适应时代的变化。
许冉透露,“我们给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每一单就会比他们的成本要高一些。我们希望通过技术优化,提升运营效率与组织效率,把这部分成本差弥补回来。这一点也是我们做零售、做京东物流的核心逻辑。”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京东在基层员工社保保障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随着“社保新规”全面落地,京东外卖合规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将会成为竞争优势,获得感更高的数十万一线配送员,将合力推动京东外卖迈上新的台阶。
表面看来,京东进军外卖是“跨界之举”,但深入剖析便会发现,这一布局与其零售业务在商业逻辑上一脉相承:在行业存在诸多痛点的背景下,通过最底层的供应链优化,京东可以让商家、骑手与用户多方受益,进而构筑“上升螺旋”。
由于并非以冲规模、抢地位为目标,短期来看,京东外卖的市场声量或许并不是锣鼓喧天,但因为着眼于长期价值,京东外卖其实具备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随着行业竞争逐渐回归理性,京东外卖或将与京东零售一样,成为标杆型平台。
三、供应链护城河
助力京东继续开打“顺风局”
其实不止外卖产业难以粗犷运营,随着流量红利见顶、竞争加剧,新兴的AI、跨境电商等赛道也需要精细化运营。
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此前,AI产业竞赛的焦点是堆砌算力、比拼规模,不过由于不能实现业务闭环、创造价值,诸多科技公司如今都已调整AI发展策略,不再盲目堆砌算力。
无独有偶,过去几年,依托于中国本土的产能优势,以及海外“小包免税”政策,小额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然而,2025年以来,美国、欧盟、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突然收紧小额豁免政策,小额跨境电商模式也难以为继。
正如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所言,“京东所有的业务,只围绕着‘供应链’展开,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从来不碰。”由于在各个赛道都坚持供应链思维,此前京东并没有盲目追逐堆砌AI算力、小额跨境电商等热潮,而是持续深耕最具长线价值的业务模式。
目前,在AI领域,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转向应用侧。唯有拥有多元业务生态的企业,才能为前沿AI技术精准匹配最佳应用场景,进而打开商业想象力。
作为一家供应链企业,京东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渗透与广度覆盖,已形成庞大且多元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矩阵,与AI技术的落地需求天然耦合。
比如,在零售端,京东将“京东立影-裸眼3D广告”等创新3D内容产品应用于多个品类或场景,大幅提升了销售转化率。官方资料显示,采用裸眼3D广告后,SK-II品牌点击率提升60%,华为耳机销售转化提升37%。
▲图:京东3D直播
在物流端,京东将物流大模型应用于异常管控、流程自动化、智能交互等数十个场景,可以将数据应用从事后分析,前置到事中预警甚至是事前预判,大幅度挖掘数据的时效价值,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强力支持。
不止AI,在跨境电商领域,京东也正凭借供应链思维,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转型,与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仅仅致力于成为“搬运工”不同,京东国际化的核心发展导向是,通过本地基建、本地员工、本地采购、本地发货深度融入当地商业生态。
比如,今年广东荔枝大丰收,京东发挥“产地直采+源头直发+高效物流+全渠道销售”的供应链能力,发起业内最大规模的助销广东荔枝专项行动,仅用不到48小时就将广东荔枝送到了欧洲消费者的手中。
京东国际化不止局限于“卖货”,还致力于提高当地电商产业的运转效率。2025年618当天,京东物流在沙特推出全新自营B2C快递品牌“JoyExpress”,当地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后,可享受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以及最快当日达、次日达等服务。
可以说,京东国际化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深厚的供应链能力,为合作伙伴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为广大消费者,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价值。
尽管互联网的热潮一波接一波,但京东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战略布局。
透过AI、电商国际化的战略不难发现,京东一直从最底层的供应链角度,进行前瞻性布局。无论是具备供应链护城河的零售与外卖业务协同发展,还是AI、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节奏,都说明京东正帆满舵稳地加速驶入“顺风区”。
而回顾京东创立以来的诸多举措,可以发现,其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内核——“供应链思维”。基于这个思维,决定了京东是一家善于打“持久战”的企业。可以肯定的是, 伴随供应链布局向纵深不断掘进,京东未来将成长为一家拥有强大战略定力的标杆企业。
作者|安舆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头图|网络公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