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8

《南京照相馆》底片“原型”文物 一本“血证”相册!

《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电影中,吉祥照相馆里的人们将底片护送出城。今天一起来了解底片的“原型”文物——一本呈现日军暴行的相册,这本相册被编号为“京字第一号证据”。

《南京照相馆》底片“原型”文物

1946年,在面对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案的审问时,主犯谷寿夫公然狡辩:“在南京只有一个星期,没听说过屠杀。”因缺少直接证据,军事法庭在南京街头贴出布告,号召市民们检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爱国青年吴旋找出尘封已久的相册,交给了南京市临时参议会。这本相册包含16张照片,均由侵华日军自行拍摄,堪称铁证。

《南京照相馆》底片“原型”文物 一本“血证”相册!

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将相册和呈文转交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为审判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这本相册便是《南京照相馆》电影中底片的“原型”。真实历史比电影更加残酷。电影拍摄前,主创团队查阅大量资料,着重参考了华东照相馆等原型故事,由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罗瑾制作而成。

《南京照相馆》底片“原型”文物 一本“血证”相册!

为何相册由罗瑾制作而成却由吴旋将其公之于众?背后有八年的接力守护、苦苦等待,两位爱国青年的拳拳爱国之情。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1938年1月,罗瑾为了养家糊口,到华东照相馆做学徒。一个日军军官来到照相馆冲洗两卷胶卷,罗瑾发现照片中都是日军屠杀中国同胞、奸淫妇女、抢劫等暴行的现场画面。他激愤难平,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加洗了几张照片,后来一共积攒了30余张,用硬纸自制了一个小本子,选取了16张装订成册。在相册封面,罗瑾画了一幅图:左边是两颗鲜红的心脏,右下方一把利刃刺向心脏,滴出鲜血,右上方是一个大大的“耻”字。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8/48732185.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