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19

3600万建的客运站10年未用谁该醒一醒 公共责任何在

3600万建的客运站10年未用谁该醒一醒 公共责任何在!黑龙江省绥化市东城客运站作为向社会公布的惠民工程之一,总投资3600余万元。然而该工程2015年建成后一直未启用,市民仍需在破旧的老客运站搭乘长途汽车,站内设施陈旧,车辆挤占道边运营,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市民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推动新站使用,改善出行环境,让公共资源得到更好利用。

媒体报道证实了车站建成十年却闲置的事实。从2011年开工到2015年建成,至今仍未投入使用。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客运站因“大环境”原因被淘汰,但这并不能掩盖惠民工程变成“糟心”工程背后的公共责任偏差。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称滞迁房屋导致验收滞后,但滞迁房屋于2021年已处理,至今四年过去,客运站仍未启用;施工单位表示2018年补齐验收材料,但那份没有落款日期的验收报告成了争议焦点;更讽刺的是,施工单位多次催促交通局结算1800余万元工程款,但迟迟未果。

这些细节揭示了一个被“踢皮球”困住的民生工程:各方互相推诿,无人负责。根据相关部门的说法,东城客运站预计2025年末投入使用,但即便如此,也应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机制,确保有人为项目的长期闲置付出代价。新客运站是否还有开站必要,运营收益能否覆盖成本,需要重新评估和长远规划。如果仅仅为了应付舆论监督而贸然启动,其实际带来的民生获得感以及未来风险都值得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大型民生工程烂尾并非个例。如六合客运站,由于新区规划未获批,运营一年多就因亏损关闭,如今改建后也大半闲置。这表明,当年规划两座客运站时,可能并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决策存在巨大风险。等到问题暴露再来追问显然已经太晚,但若两座车站耗费超8000万资金后仍无法吸取教训,只会进一步放大鲁莽决策的代价。

防范大型工程烂尾的相关常识已经讲过无数遍,如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杜绝“拍脑袋”决策、建立健全责任追溯机制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者不能轻易卸责,从而提升决策的理性。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19/48733624.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