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网约车“一口价”没了!
近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恶意压价行为”。根据西安此次通知中的表述,叫停“一口价”的原因是出租汽车驾驶员集中投诉平台采取该方式实施低价营销和恶意竞争。
叫停“一口价”,乘客打车会贵吗?司机就能挣钱了吗?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就能皆大欢喜吗?
“一口价”没了,乘客打车贵了吗?
一份《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通知》在网上流传。通知要求,从8月19日0时开始,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恶意压价行为;调整运价必须提前征求驾驶员意见建议,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备并履行公示程序后方可实施。该文件落款为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时间为2025年8月18日。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多个部门19日确认,该文件属实。目前确实正计划逐步落实,督促各个平台按照文件执行。
公开报道显示,为了叫停低价竞争、保护司机利益,多地出手严管网约车“一口价”订单。
“一口价”是网约车市场竞争的产物。那究竟什么是“一口价”呢?
指的是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系统根据起终点信息,预估里程、时长、实时路况等,给出一个固定结算价格,不管堵车还是改路,所花费的价格都不变。
通常而言,“一口价”订单会比普通订单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 这种模式对乘客极具吸引力,大多数消费者显然对“一口价”举手赞成。因为“一口价”既节约了乘车支出,同时也断绝了司机绕路、延时问题,避免了很多因波动带来的司乘纠纷。 在便宜和预期可控的刺激下,打车出行需求可能增加,因而也有助于网约车平台抢占市场份额。
表面上,“一口价”“特惠单”是平台确实为乘客提供的实惠选择。但对于司机来说,“一口价”有点划不来,很多司机抱怨挣钱越来越难,有些单接了不赚钱。
因为这类订单抽成本身就与普通订单无异,性价比相对较低,一旦遇上堵车等情况,甚至有可能亏钱。 不少司机将收入下降归咎于“一口价”订单过多,呼吁取消。
在网约车司机数量激增、订单量反降的背景下,司机议价能力薄弱,如果不接“一口价”,还会影响接普通订单,逐渐也引发了服务质量下降:拒开空调、车内环境差、服务态度冷淡等问题频发,最终侵蚀乘客体验与平台信誉。
取消“一口价”,司机就会赚的多了吗?
目前,网约车平台间的竞争已经从拓新客转为挖存量。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89家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较2020年底增加了约175家。
与此相比,今年6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共收到订单信息7.57亿单,在2020年12月,这个数据为8.1亿单。对手增加、单量下降,平台最简单粗暴又有效的对策就是低价竞争。
平台为了争夺一个城市的市场份额,通过降低乘客费用的方式,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但平台充好人,受伤的却是司机。
司机还不得不接受这种不公平。7月下旬,杭州市有41.72万名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的驾驶员,较第一季度增加16083人;太原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不足12单,空驶率达53%,日均流水不足160元。从上述数据和过去多地关于 “慎入网约车行业”的提示中不难看出, 网约车运力目前已高度饱和,司机收入有所下滑,这一威胁对中小城市网约车司机而言更加显著。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司机以全职形态从业,司机的议价权逐渐降低—— 各平台不愁没司机,但司机必须挂靠平台,否则就得去开“黑车”。
这么看,全面叫停“一口价”似乎是保护司机权益的做法。但真叫停了,司机就能挣上钱了吗?
需要看到的是,网约车平台享有定价自主权,“一口价”本质是市场行为,若未构成恶性竞争,简单取消未必能化解矛盾或实际提高司机收入。
“一口价”订单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乘客看来,“一口价”既便宜又不必担心司机绕路,对于大多数价格敏感型乘客而言是打车的首选。取消这一形式后,很多消费者的打车热情就会下降,司机同样会面临单量下降进而收入减少的困境,行业供大于求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司机的单价高了,但单量更少了,最终收入在边际上等于原来的收入,即市场均衡收入。
同样的,交通运输部今年大力推行下调企业抽成、会员费等,短期来看的确增加了司机收入,但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以平台让利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司机进入这个行业,最终还是会回到市场均衡收入上。
但司机的声音也需要引起重视,比如“一口价”的确会加大“内卷”,增加工作量,降低性价比等。如何向司机群体适当进行利益倾斜,需要引起重视。
在这方面,行业一直强调司机、平台、行业协会等协商定价,但目前来看,司机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并不高,接下来应该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最大程度兼顾各方利益。
一刀切叫停网约车“一口价”,是唯一的出路吗?
“一口价”这一形式本身真的是症结所在吗?
问题的根本恐怕在于平台的既要又要。单单取缔“一口价”无益于问题解决,平台一样可以在普通订单上实现高抽佣、搞“阴阳账单”等。
目前,西安这种“一刀切”的办法看似强硬有力,但恐怕无法切中要害,反而可能增添问题的复杂性。梳理发现,广东清远、河南开封、江西鹰潭等多地相关部门此前已要求网约车平台严禁强制网约车司机接“一口价”订单。相比之下,这些地方的做法就显得更加灵活、周全,若能落实得当,将强制与变相强制都监管到位,就妥善保留了司机与乘客的选择权。
同样可以参考的是四川的举措,四川近日发布的网约车司机诉求办理提质行动工作方案中提到,将重点开展涉及抽成、派单、判责、收费、合规“五项治理”。在抽成和派单方面,重点治理抽成不透明、抽成比例过高(超30%),以及“阴阳账单”模式;整治平台算法不透明、诱导并变相强制司机接“一口价”“特惠单”的行为。
目前网约车行业的种种乱象并不仅是“一口价”带来的,要回应司机的核心诉求,应该在给“一口价”订单价格划定合理下限、降低抽成比例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平台的全面监管达成政策目的,而非一味禁止。
总的来看,网约车是一个充分自由竞争市场,司机收入和供需关系都是动态调整的,应该充分遵循市场规则。站在管理视角上,网约车关系到稳就业保民生,关系到许多群体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引导。最起码的,不少“一口价”如果有证据明显涉嫌不正当价格竞争,扰乱市场秩序,需要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在网约车数量上,实际上还有不少的无证驾驶员、车辆,严把准入关、管理关、清退关,才能让供需关系实现更加有序的平衡。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评论区聊聊
编 辑 | 霍然
综合 | 南方都市报 红星新闻 光明论 中国青年报等